《2020第十五屆臺北數位藝術節 01_LOVE 愛情數據》
Author: 鄭淳瀞, 2021年01月13日 13時56分
評論的展演: 2020第十五屆臺北數位藝術節 01_LOVE 愛情數據
大數據,在數位文化下的時代,方便了人們閱讀大量資訊時的節選和排序。同時,人們的篩選條件,轉換成了數據化衡量,數字的多寡,成為了我們選擇時的唯一依據。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呢,在現今的時代,交友對象的選擇,也同樣可以通過大數據統整後的演算法,匹配到系統運算後,分數得到最高的對象。這樣的方式,能讓人們在碰到對的人的旅途中,直接快速通關,走往捷徑嗎。這樣的方法,是真正的自由交往、戀愛嗎。那麼我們的未來會是甚麼樣子呢。台北數位藝術節01_LOVE 愛情數據,藝術家們深入探討這科技下的演變,帶給人們在愛情、生活裡的影響。
在松菸文創四號倉庫中,各個藝術家的作品,多以木板隔出小房間形式,塑造作品的氛圍。與維持整體性。通道寬廣,展示空間相對逼仄,宛如走進一個個不同的小小世界般。在此將提及展場中,個人印象較為深刻的作品。
傑登J.A.哈斯汀的《PHANES》,是透過演算法,匹配出最為完美的另外一半,以及挑取自身基因的錯誤,讓基因優化並產生更好的下一代為主旨。這位藝術家擁有科學與藝術背景,使得這項作品不僅僅是概念的提出,也同時實際在操作、實驗中的一項計畫。展場佈置成診療空間,擺放的是真實數據。在在告訴觀者,這些都是有可能成為現實的,也許,在未來不久,便會有「完人」的誕生。科技的演進,已經進步於此,那人的自由意志價值又何去何從呢。
《中間男女》是由勞倫.李.麥卡錫以及凱爾.麥克唐納創作的作品。透過在通訊軟體中,插入一位中間者,讓文字訊息不是傳達給對方,而是讓伺服器攔截,由能自動編碼的中間者–「自我化身」,來進行判斷,使其能夠發展出更好的對話以及關係。兩人間所閱讀到的訊息,並不相同。這也能反映出,透過網路、手機這些媒介,我們能夠藉由實際相遙的距離,擁有美化妝點自己的餘韻;並且透過網際網路,達到狀似即時回覆的假象,產生時實便等於真實的錯覺。我們都希望在其中,能夠在他人印象中留有美好形象,所以文字需要被修飾,照片需要被修改。
倪灝所創作的《海戀》,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作品。藉由大型燈箱的設置,使得視覺上的衝擊很大。從交友軟體中蒐集女性潛水的照片,並且多是穿著布料稀少的泳衣。同時,模擬交友軟體的頁面,藏有著性慾寓意的畫面,如同暗網一般,在其中交流、暗示著甚麼。這位創作者,想要透過這個作品提出,無論是殖民介入、亦或是全球暖化等環境問題,都是引導著人們重新面對、融入海洋。那麼該從何處著手呢,《海戀》的回應彷彿訴說著,從生物的本能—性慾開始。
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對於隱私的定義,也正在逐漸模糊。我們的基本資訊,很多時候都流於各個企業當中,遭受濫用,並且從未向我們這些供給者給予說明過。而被蒙在鼓底的我們,便使用著這些被不法濫用的數據,堆疊而成的大數據演算法來決定我們的視野。同時,大數據的蒐集,也讓未來擁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我們可以從中判斷行為、態度甚至外表的優、劣勢,藉此揚長避短;以基因優生學,或是交友軟體為評比基準,決定我們的另一伴;甚至是拿來作為其他行為的掩飾,讓小眾群體甚至非法行為得以浮於水面。
這場展覽,整體觀感,有種被冒犯的感覺。因為它正在對著我們的生活,作出了很多提問,和批判。放大檢視了我們從未觀察到的現象;提出了我們未來的可能性;重新詮釋了愛與性的模樣。這二十一項作品,各個都有著深沉而豐富的意涵,同時在一個展場中呈現,不免太過沉重而令我產生了相對的排斥感。
數位媒體的興盛,網際網路無遠弗屆,深刻侵入我們生活的細節中,然而我們也要時刻反思和保持警惕。科技來自人的惰性,失去了嘗試與體驗的機會,人會變得更加脆弱,甚至弱化了我們的思考邏輯。科技為我們帶來了正面的影響,但還有許多是有待商榷的未知數。過度依賴數據統計後的結果,以及數位科技帶來的方便,也許正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並且會延伸出更多的困境,需要我們一一面對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