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lay 操演現場,作為觀眾以及工作人員
Author: cccccc, 2021年01月15日 00時13分
很抱歉在觀看這個展覽時我並沒有詳做筆記,有些地方我並不記得詳細的作品內容,只記得當下的感受,可能會有錯誤的情況。除了有跟著柏偉老師去看過展覽,我自己本身也是操演現場的工作人員,所以會待在一個展區內比較久的時間,相信這個體驗相較於其他人會有更不一樣的感受,也可以看到更多東西。
Re:play 操演現場是位於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一個期間限定的免費展覽,展覽分成三個主題同時進行,分別是「檔案現場」、「展演現場」以及「推衍現場」。我想先講到位於實驗場內,圖書館一樓高俊宏的『回製』,其實我剛剛才透過展覽場刊知道作品名稱,只是當時畫面中清澈,不斷激起漣漪的海水實在是太療癒又誘人,給人一種平靜又舒服的感受,我忍不住就靜靜的坐在那裡把影片看了好幾次,在印象中,藝術家似乎曾經帶著那顆白色的球,在山上還有海邊流浪,而我所陳述的那個療癒的海,似乎就是位在花蓮的海邊,想要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於政府的不滿。作品內容除了影片之外還有一些手稿筆記的展出,甚至將作品的主角搬來展覽現場,也就是那個球。
影片內容沒有人聲,只有船的引擎聲,還有海浪的聲音,覺得除了行動本身就是抗議的一環,想用純粹的行動來表示抗議,如果加入了人聲,可能會模糊了焦點,想要讓觀眾將注意力放在那顆巨大的可載人的白色的球,所以才會有這個結果。個人覺得在畫面的拍攝上,不只有空拍畫面,看到球拖曳在海水上,也有近景,看著海水不斷拍打著畫面,以及球體本身,有一種不斷被擊中內心的感覺,可能藝術家想要藉由這個永遠不會停下的海浪,表達自己將會持續的發出無聲的抗議吧。
再來想要講到位於通訊分隊一樓的李傑的作品,我自己有待過這個展區的工作人員,曾經在這個展區內待了一整天。作品名稱為『有關難以開展的一些日子』,李傑是香港人,相信每個人在知道這個訊息後就會很清楚的了解為什麼未取這個展覽名稱了,在展覽中藝術家也用到很多關於香港革命的內容,有直接相關的或是間接相關的,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作品叫做『兩秒之內,我能離你多遠』,其實這個作品就僅僅只是一張彩色印刷的A4紙貼在白色的牆壁上,沒有仔細看的話或許還會把它當成告示就這樣錯過了。紙上有一個人背對著做出奔跑的樣子,背景像是要往山林跑去,一開始看到時,我並沒有多想,甚至還很單純的在思考兩秒並不能跑太遠吧,作者想要表達什麼?過了幾秒之後馬上又明白了,兩秒之內可能就是生跟死的距離,而這可能也是兩秒之內,最遠的距離,又可以回扣到香港革命時有多少人因此死亡,一想到這裡感受到的是滿滿的震撼。我們雖然不能說藝術家肯定是在指香港革命造成的死亡這件事,但只要你一開始這麼想,就沒有辦法跳脫框架去單純思考問題本身。之後的每一次看著那張紙,腦中就會有畫面想到的香港人民可能因為在前線奮鬥,而造成生死相隔的情況,就有一股惆悵感,甚至幻想香港人在革命的身影。雖然這件藝術品是一個很簡單的呈現,但正因為它簡單才能在看懂後造成衝擊吧,簡單的一個呈現跟作者想表達的這個沈痛的事實,是有著巨大反差的。
最後還有一個想說的作品是位於通訊分隊二樓,何采柔跟黃思蓉的『換境』,我也待過這個展區的工作人員,在這個展區內待了一個下午,除了本身空間是展品之外,每個禮拜也定期會有舞者在空間中表演。比較特別的是『換境』是這次Re:play操演現場少有的互動式作品,藉由製造大量可推移且與展間中原本就存在的相似的柱子來與觀眾互動,每天場內的配置也不同,需要工作人員在開展時協助調整柱子的位置。我身為工作人員的任務就是要避免觀眾可能推移的方式錯誤,或是推太大力導致展品毀損,但其實大部分的觀眾都很小心翼翼,甚至很多人其實出力太小,導致柱子並沒有被移動只有原地旋轉,觀眾就離開了,相信這不是藝術家想看到藝術品被對待的方式吧,心中也默默的覺得有點可惜。在觀察觀眾移動柱子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兩位觀眾像是在玩一樣,將展區內所有可以移動的柱子都推到其中一個角落,不知道這個互動模式到底是不是這個展品的正確使用方式呢,或是藝術家根本沒有料到有人會大膽的這麼做。我一開始見到他們集中柱子們並不以為意,我以為後來到的觀眾們在了解此展區是可互動的之後會自然而然地幫忙復原,結果他們都只是到了之後左右看看就離開了,我才覺得不妙,才把柱子們移動到剛開展時的位置上,工程浩大,因為柱子並不是很輕,又怕太大力可能造成柱子傾倒需要小心,導致後來有觀眾向我搭話時我是氣喘吁吁的狀態。
整體而言,我覺得Re:play操演現場在動線規劃上很舒服,每個展間內同時也不會有太多人,但如果是有導覽的期間,即使是最偏僻,一般人可能找不太到的通信分隊,一次可能也會有10多個人在展間內。除此之外各個展間跟展間的距離稍遠,若是要看完所有的展區可能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雖然展覽時間已過,還是推薦大家沒事可以去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看看不一樣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