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雙年展
Author: Annnnnnnnnnnn, 2021年01月15日 02時18分
雙年展的主題往往會回應當代社會的現況,從今年台北雙年展的主題可以發現,聚焦的兩大重點為生態與政治,2018年的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討論科技與經濟發展下的生態危機,期望透過藝術讓大眾看見讓世人看見生態系統如何發展、再生與彼此影響,在此基礎下,今年依舊延續了世界持續關心的生態議題,也加入了這一兩年愈趨緊張的國際局勢。
生態議題與政治議題,兩者往往是其實是密不可分的,氣候變遷並不是單一問題,它甚至可能會主導政治的走向,反之,政治議題同理,在政治的操縱下,全球生態可能淪為犧牲者,如何讓世界保持宜居,政治與生態都是問題,彼此需要達成一個共識,才能讓這個世界穩定,因次,在今年的主題下,以星球概念導入一種「政治協商的合縱連橫」,不同星球中有不同的居民,這些星球也代表著現今社會、政治、生態下不同的立場,如全球化星球,它所代表的就是不顧任何一切,只想繼續邁向現代化的立場。在不同星球將星球碰撞與之間相互拉扯的引力下,將不同立場所產生的衝突與分歧轉化為一種協商對話,而北美館就成為了一種匯集不同立場觀點的新型態外交場域。
但政治議題往往也會引發許多討論,若說雙年展屬於國際性與在地性的結合,我們將如何透過展覽來形塑我們所要表達的藝術史觀,要表達展覽所要傳達的觀念,策展論述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撰寫論述的人為何,表面上來看是策展人,但策展人背後所關聯的為何,是政治,是國家,雙年展在國家與政治的基礎下,透過策展人設計展示主題、選定展示內容,建立了一個藝術史觀,這樣的藝術史觀不再是純粹的藝術,而是一個藝術與政治互相將交流的場域。而今年,政治不再是背後操控的手,而是直接被端上盤呈現,我認為此方式有好有壞,但這樣的方式也可能是受到現今的政治風氣與風向。藝術從一開始發展就與社會、政治有所關聯的,或許許多人認為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但我認為其實很難做到,而雙年展發展至今,有些人會認為其成為了美學與政治的爭鬥場域,也有些人認為並非如此,此部分沒有一定的答案,有非常多的討論空間值得我們去思考。
在本次雙年展中,也能看見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皆有,有繪畫、有裝置等,也可以發現藝術也與更多社會中的領域相互交流,如地理學、物理學、海洋學,像是張永達的作品,就使用了不同儀器,以上下層樓的展示方式,紀錄了每一位參觀者的腳步震動,也傳遞出臨界點不只在我們頭上,也在我們腳下的概念。在現今藝術創作形式多樣下,跨界交流是許多藝術家選擇的方式,將藝術與不同領域結合,去形塑其所想傳遞的訊息,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一種吸引大眾目光的方式吧。
雙年展,除了為兩年一次的重要藝術展覽,更是一個擁有國際性面貌,並以在地性、以城市為主辦單位的大型展演,像是威尼斯雙年展,是將威尼斯整個城市打造成一個展演平台,其中有非常多內容,如藝術、電影、音樂等,雙年展不僅僅是個展覽,更是一個演出。將目光放回台北雙年展,名為「台北雙年展」,但展覽僅局限於北美館當中,並不是以城市性的空間來進行展示,我想這是雙年展在台灣較為可惜之處,若是將台北打造成一個城市舞台,或許經過嘗試,我們也能做出一場如威尼斯雙年展般精彩的雙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