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景生情的滋味
Author: [特約評論人] 許家峰, 2021年01月15日 18時25分
評論的展演: 家傳食譜:母親的森林—潘娉玉個展
〈貓頭鷹姥姥〉(局部),複合媒材,2011-2020 圖片提供|潘娉玉
展期: 2020-12-23 ~ 2021-01-24
地點:絕對空間
餐桌也許是一處團聚的地方,團聚的不僅是食物的美味也是人情的滋味,縱使隨著時間的終止離散,流轉在餐桌間的故事,似乎也隨著每一次的聚離,層層疊疊地將這些曾經的喧嘩、寂靜、氣味點綴並縫合一起;然而透過面前器皿、餐具、裝飾品、顏色、刻紋、質地等視角的觀賞,像似掀開一層層歲月的面紗,飃竄出來的是一種追憶與無可追回的味;而那些無法呈現於展場的食物佳肴,卻在一件件不可食的器俱、織品唱名中,一一的點化開成種種滋味。
這次觀賞潘娉玉的「家傳食譜:母親的森林」陪同者是薛人傑,一進展場時便要先撥開如門簾般的垂掛物,每條線上像是繫上一團團皺折的花朵。第一件作品是《貓頭鷹姥姥》,陪同者逐一地描述眼前的場景,從獸毛毯的顏色、毛毯上擺放/選擇的器具與寶石的質地、造型、色澤等,再到一尊拖著長裙擺的猫頭鷹大布偶,整個場面像似一場盛大的餐宴也像似一道道祭儀的程序,每當陪同者唱名著毛毯上的器具時,我倆像似處在古墓中的考古學家,一方面在清點建冊,另一方面又藉由器具去遙想曾經的光景;看似同屬性的物件連結,似又被拆散重組,這些俱同屬又突兀的場景們,是否也牽引出一場場喧嚣的氛圍,因此數著這些知名不知名的同時,反而目炫神離,讓觀者陷入一段段神秘的儀式幻境中;再次唱名毛毯上的物件時,腦海裡又不時傳來陣陣的聲響,好似在觥籌交錯間,早已光陰荏苒、物是人非,而每塊毛毯藉由器皿去記載反應一段段食譜,靜謐卻又響徹整個空間。
〈張凌廚房〉(影像截圖),錄像空間裝置,2020 圖片提供|潘娉玉
從鴛鴦餅發想出來的《金毛紅羽》作品,一開始聽著陪同者講述時腦海先從萬花筒的畫面慢慢轉變成大富翁遊戲的地圖,又從成雙成對的對應圖案 去聯結成雙入對的喜事象徵,對於畫面的想像是有一點點童趣感;《張凌食譜》中母女間的對話,當張凌得意的拿出神仙醬時,個人不禁好奇這滋味如何賽神仙,但知道此醬的內容時又覺得原來是如此簡單平凡啊!舖在地面上的布宛如一張翻開的布書,上面縫貼著家的一隅,映著張凌做菜時的身影與手寫的菜名字樣不斷地劃過……。在想,食譜可以作為工法的記錄亦可回味情感的延伸,當家常菜成為一個家的家常,這承載的味道是多重滋味的交疊成一個家的歷史。
最後擺在桌上的《天狗食月》作品,像似被切開的月餅,從餅內流出一道長長的 餡泥高高掛著,在這條長布上繡上一隻伏蹲的狗,像似覬覦桌上的月餅似的,又想有無可能是一枚狗精正準備衝入餅中找個什麼,又或是被餅誘惑吸入其中,所以食月也可能幻化成月啊;此展中的猫頭鷹與狗的現身,因中西文化象徵意義的不同,善惡兇吉的雙面性也可能展現兩種觀看詮釋的面向。
個人覺得「家傳食譜:母親的森林」中食譜的書寫與傳承,是藉由一系列的情感行動與象徵性的裝飾器皿去回應關係的連結,那些等待的空盤、杯碗,又或從碗盤溢出的寶石墜飾,是否投射出心中對於一段關係、氛圍、文化、歷史的歸屬。
〈天狗食月〉,布料、繡線,2016-2019 攝影|潘嶸 圖片提供|潘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