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本事藝術:肉體是頭透明的動物(王佩瑄、吳虹霏策展)
分享 | 瀏覽數: 788

本事藝術:肉體是頭透明的動物(王佩瑄、吳虹霏策展)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高森信男, 2021年01月29日 19時07分

評論的展演: like a luminous animal 肉體是一頭透明的動物

每回到了台北雙年展的季節,關於本土還是歐洲之間的拉鋸總會反覆地浮上檯面。筆者認為,本月甫於本事藝術展覽結束的「肉體是頭透明的動物」或許反而提供了非常不同的視角,來跨越上述的尷尬邊界。

作為本事藝術空間從桃園搬遷至北投的首檔展出,「肉體是頭透明的動物」由兩位策展人迴繞著邁入三十歲中段而衍伸的焦慮,發展出以自身視角出發的國際展覽。在該展中,兩位策展人皆提及邁入中年而生的焦慮,以及企圖透過展覽的策畫及藝術家的作品,來重新理解個人的空虛感受及私密經驗。或許,此處所談及的經驗,亦和身為女性的經驗有關。

展場一景(本事藝術提供)

為了配合「年齡」這個獨特的命題,巴西藝術家Anna Maria Maiolino於30初頭,也就是1970年代創作的《內-外(食人)》,以占滿畫面的嘴巴及疊加於上的物件來反映嘴所隱射的慾望、痛苦及通往未知的通道。和Anna Maiolino一樣身為某種「移民」,旅美台灣藝術家倪灝亦相近Anna Maiolino當時的年齡,創作出以鐵絲網及布料所組合而成的抽象雕塑。長期旅居荷蘭的日本藝術家石澤英子,亦呈現出類似的背景及創作媒材。

Anna Maria Maiolino《內-外(食人)》(本事藝術提供)

在本展中,私密是以一種弔詭的方式被反覆討論的。它可以是如同德國畫家Philipp Kremer所描繪的縱慾場景繪畫,既色慾卻又帶著隱晦的不安;它也可以是芬蘭攝影師Elina Brotherus的《聖母領報》系列,透過自拍影像陷入一種無限的辯證,思索關於自身女性身體與生育之間的關係。私密也可以是美國藝術家Joshua Liebowitz作品中,那種嘲諷式的裝扮秀。

對筆者而言,最令人感到不安的私密情境,反而是前南斯拉夫藝術家Breda Beban針對已逝伴侶所發展出來的創作計畫:藝術家邀請朋友聆聽10多年前於喪禮所選的音樂,每個人因而呈現出哭泣、放聲大唱或傻笑等不同的反應。藝術家透過神秘的邀請,來讓陌生人進到她人生的痛楚之中,而藝術家亦於完成此作兩年之後離開人世。

Breda Beban的作品於展場中的呈現(本事藝術提供)

正如該展策展人王佩瑄於論述中提及,三十歲中段作為一個年齡節點,其個人經歷工作上的忙碌不堪及人際關係的撕裂,同時亦須承受外界對於同年齡女性的世俗觀點。但在許多國際大議題之下:譬如種族不平等、氣候變遷及肺炎疫情等,個人的存在性憂慮卻相形細瑣。但也許正因為此種細瑣,發展出該展獨特的細膩敘事。而對筆者而言,該展顯現了兩位策展人如何以個人的經驗出發,發展出完整度極高的國際展覽,這也意味著身於台灣的個體及年輕策展人的經驗,其實早已具備可供發揮的普世敘述能力。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