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迴光尋聲溯家影
分享 | 瀏覽數: 778

迴光尋聲溯家影

Author: [特約評論人] 許家峰, 2021年03月28日 01時10分

評論的展演: 「棲息在光中」— 2021寶藏巖光節

光電獸 #21 痕跡掃描

姚仲涵〈光電獸#21-痕跡掃描〉     照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有段時間因視力的惡化,眼前視覺的流動與身體的重心經常性的錯亂不定,尤其身處不熟悉的環境中,總覺得眼前的模糊影像不停的正朝我撲來,縱使我靜止不動,眼前的視界仍不停的劃過,也因這不熟悉感或不適應感,經常覺得所踩踏的每一步是如此的空洞,不夠踏實,隨時隨地會陷入泥著地裡,自己也在跌撞的過程去堆砌面前的視界;這次在觀賞2021寶藏巖光節的過程,主辦單位安派一位工作人員品潔作為這次觀展的陪同視協員,在整個行進的過程,我輕握著她的手臂,在她細心的協助下,我們隨著導覽的人群亦步亦趨地往每一個山城展間裡,一一的聆聽藝術家們如何去介紹他們的作品。

這次光節以「棲息在光中」為名,分「個體之思」、「家屋之形」和「自然之境」三大概念串連;在有限的時間裡,聽取的介紹也有限,無法細細討論每一間展區作品,雖我無法就視覺將作品與主題即時扣連住,但反而更聚心會神地把握時間,在短暫的停留中,請陪同者就單一、二件作品快速描述並與之討論,同時在過程裡,也藉由身體、天氣與空間的移轉變動,發展出另三條「家」的路徑,我跟隨的並非肉眼可見的光,而是在行走起伏的山城階梯裡,隨著每一個落地的腳步畫出心中那一片光明。

捺撇

王宇光 x 微光製造〈捺撇〉      照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初春的傍晚,帶著斜陽餘輝的暖意,我們踏上往家的路途上…。

以兩兩的肉身組合做為一個單位,彼此依附、消磨、、共處、對峙…,〈捺撇〉化成一道道關係演進的肉痕;那些稀以為常的日常〈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曬出的是可見的日常物件,而日曬雨淋的侵襲、損壞也是必經的日常;在每一次次的開合〈直角〉,明亮與黑暗、出聲與靜默、安身與棄離,全處於一室裡,彼此呼應也彼此閉瑣;於是〈縫:被撐開的記憶〉,窺見的永遠僅肉眼所見,修補不完的是無法觸及的視線\畫面之外的記憶傷口,好比行走在蜿蜒的山城階梯中,一不小心的滑跤,皮肉傷可以被癒合,但痛的記憶卻心有餘悸的延長著。

日落後,空氣中夾帶一層如薄霧般的濕氣,路程不停地轉折彎延…。

曾經所嚮往的〈藍天、綠地與被固定的場所〉,那些被限制住的一隅,慢慢失焦背離;〈早市位元〉的空城癈墟,時間的流動更顯得它的荒蕪;腐敗的氣味〈未知的場域系列:寶藏巖計畫〉,一地的枯葉,似乎想掩蓋什麼,探見什麼;也許物種的再相遇〈變態的正常,正常的變態〉,是打破既定的組成關係,在刻板傳統中,重見出自身一種適宜的生存樣貌。飄落的水氣讓行進的步伐,增添了些許黏稠感。

入夜裡,細絲撒落在鼻息與皮膚間,緊隨光劃破出另一個未來的星芒…。

那段段續續綿延不決斷壁山景,因為光開展出可被勾勒的「拓樸學」;發亮搖擺的雨刷〈永恆的變量〉,似乎朝遠方的我們招手與告別;聽著年輕學子暢談「藍綠藻做的夢」,所幸我們還有做夢的勇氣,因夢而前行;隨著〈光電獸#21-痕跡掃描〉那一條條光束畫出的光景,搭著耳朵裡的樂曲,踩在百年洪水線上,一起震動,讓所見所聽的畫面持續震盪;如層層疊疊薄膜般的〈河光〉,拉出一片片的星河,每一道碎裂的膜痕,再現另一片可被見\期盼的光明。

河光

莊志維〈河光〉     照片提供|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自然環境不代表無障礙環境,如何在有障礙的環境中,找到合宜的友善的協作之道。

身為一名中途全盲的視障者,在光的節慶裡,不以光做為觀看的路徑,反而依循聲音與行走去描繪心中的光景;這些依附山城的展間與作品,不管就路徑的複雜或作品的數量,如何安全的行走在每一條高低起伏的階梯上、以及如何因障別讓作品們有被再現的可能與完整,都有賴主辦單位去思索與整合可被運用的資源,更需要障礙者們的參與和時間的累積,才有機會打造適時適地的友善服務。

 

 

「棲息在光中」– 2021寶藏巖光節

★ 展期/2021.03.27(六)-2021.05.09(日)

★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參展藝術家/洪鈞元、顧廣毅、洪梓倪、陳家翊、林瑜亮、張乃仁、王宇光 X微光製造、林明彥、蔡宜婷、莊志維、姚仲涵、輕量級 – 跨校協作工作營、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