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與揚琴穿越時空的對話《楔子》陳廷宇揚琴獨奏會
分享 | 瀏覽數: 363

與揚琴穿越時空的對話《楔子》陳廷宇揚琴獨奏會

Author: 李艾霏, 2021年04月06日 09時25分

評論的展演: 《楔子》陳廷宇揚琴獨奏會

演出|陳廷宇

時間|2020/12/07 19:30

地點|蘆洲功學社音樂廳

揚琴,自明末清初飄洋過海來到臺灣,不論是樂器的形制甚至是樂曲之創作,皆順應著地球村及光世代的來臨,不斷地進步和創新且快速的在全球流通,揚琴也順勢成為了一項世界性的樂器,至今仍在各國持續地發展。而反觀將揚琴歸類於中國傳統樂器的臺灣,也在2012年成立了「台灣揚琴發展協會」,更在2013年由理事長陳思伃主辦了「第十二屆世界揚琴大會」,集結世界各地的揚琴愛好者一同赴臺演出及參與活動,讓各國對於臺灣重視揚琴的印象記下深刻的一筆。而在2015及2019年分別在英國伯明罕及中國安徽進行世界揚琴大會,陳廷宇則協同臺灣團隊前赴演出,甚至在2019年演出揚琴獨奏曲《漂》,將北管元素創作之揚琴曲帶到世界面前、一探臺灣音樂之美。

《楔子》為陳廷宇碩士學位之畢業音樂會,上半場皆為獨奏、重奏及小樂隊之演出形式,下半場則全為揚琴協奏曲之規模,以揚琴及管弦樂團的編制呈現。第一首為1976年作曲家陳鋼改編之小提琴獨奏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音樂會中以小提琴曲譜演奏再加入揚琴之演奏技法,除了充分發揮了複雜多變、敏捷靈活的技巧外,更在小樂隊的烘托下,讓新疆風格音樂常見的7/8拍律動體現的更加鮮明,使塔吉克人民歡舞的場面表現得惟妙惟肖。第二首為著名作曲家譚盾為揚琴及二胡編寫之二重奏《雙闕》,在二胡及揚琴的不規則節奏與不和諧的音程中,描繪出遠古時代先民在荒寂山中狩獵的緊張過程,曲目中更大量運用揚琴少見之傳統技法「滑音指套」在在增加了樂曲的難度,但兩人卻十分契合、表現的可圈可點。第三首《綠洲》為夏炎所創之二橋揚琴曲目,二橋揚琴在演奏上不論是音位或是彈奏之工具,皆不盡相同,由此可見演奏者之用心及認真。上半場最後一首為揚琴獨奏曲《海燕》,此曲大量使用快速十六分音符和半音階,考驗演奏者對揚琴這項延音樂器的掌控和雙手平均之彈奏技術,雖然在曲末有微小的失誤,但瑕不掩瑜依舊表現的讓大家目不轉睛。

        下半場由三首揚琴協奏曲所組成,其中兩首為委託創作之曲目,同時也為揚琴之曲庫中再添兩首創作曲目。下半場第一首由今中國文化大學系主任——王樂倫所創之《第一號揚琴狂想曲》作曲家讓音樂不斷拆解及開展,嘗試擺脫音樂之特質,並同時讓速度時而奔放時而柔緩,凸顯揚琴在作曲者心中的多變性格。第二首是由作曲家林心蘋譜寫的《楔子》,而此曲目是採《天觀雙俠》凌昊天及趙觀相遇後的故事作為其背景,樂曲中使用雙主奏的概念創作,本身對於擊樂也另有琢磨的廷宇,對於要同時身兼擊樂及揚琴兩個角色的曲目,他再適合不過了!最後一首曲目為徐昌俊之著名揚琴協奏曲《鳳點頭》,「鳳點頭」一詞源自於中國京劇打擊樂,在中國京劇「武場」中又分為「大鑼鳳點頭」及「小鑼鳳點頭」兩個鑼鼓點,因此全曲皆考驗著演奏者彈奏之力道和對於戲曲音樂之理解,能在演奏完兩首協奏曲後彈奏此曲,可見其對此場音樂準備之充分及盡心。

現今舉辦畢業音樂會皆為各大專院校之畢業門檻,每一年皆有數百場的畢業音樂會在進行,要如何在千篇一律的音樂會中讓觀眾印象深刻著實不易,而承辦之方式及規模也各有不同,筆者認為《楔子》此場音樂會不論是選曲的考量甚至編制的安排,都能直接地感受到陳廷宇對待音樂的執著與認真。此場音樂會全場座無虛席,對於現今音樂會氾濫的現況來看著實不容易。其音樂會入場處沒有放置數張簽名海報,也沒有做精緻的節目冊,唯有四折頁的簡約節目單,由此對於許多宣傳比音樂花上更多心思的音樂會來看,廷宇則是將心思和心力全部投注於音樂會的「音樂」上。這也不禁讓人反思音樂會所追求的完美和標準是否確確實實的落在處理音樂上方?

不論是揚琴的創作及其發展皆逐年興盛,除了前文所提到之台灣揚琴發展協會外,臺灣也陸續成立許多揚琴樂團,創作更在獨奏、重奏甚至合奏上因應著需求變的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希冀這項少數的世界性樂器可以持續的發展和進步,演奏更多來自臺灣的音樂故事。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