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社「前往遠方森林之路」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21年04月12日 18時35分
評論的展演: 前往遠方森林之路|許文慈X王仁薇 聯展
在座談會中,藝術家描述了鄉間小路上,遇到野生兔子後兔子驚慌而逃,而同伴們拿著手電筒在森林草叢中遙遙追照著也兔子,宛如在當代社會裡被虛實資訊注視追趕著;而這個情境也成為兩位藝術家合作的作品<Orchestrating Escapes>,而整個展覽將森林/樹,群體/個人的辯證視為寓言的背景下,試著描述網路與現實交織的世界裡逃逸路線與自我認同的思考過程。
3月6日到4月10日,福利社舉辦「前往遠方森林之路」許文慈、王仁薇聯展,共展出五件作品,主要的表現形式以空間裝置、錄像、即時影像與互動裝置為主;走入展場可能會先看到的是由木材拼湊出來的樹幹,樹洞中螢幕呈現森林,單個樹木上都有著無線網路被鎖住的符號,這件<Middle of Nowhere>很直白的給出了整個展覽敘事的寓意背景,群體中的個人網絡的閉鎖,被視為是群體卻又彼此鎖住了網路。
在<Orchestrating Escapes>之後的<Neither Here nor There>,雖然藏在展場深處,但卻是最吸引我的作品,作品其實很簡單,兩台投影機各自放映著台灣與美國的森林監控影像,兩台投影機同時被放置在軌道上,無止境的往兩頭來回,就作者的書面說明來講,指涉的是台美兩地的來回,這是留學生常見的感受,比較有趣的是連續的這兩件作品的投影機都在運動中,也就是說相對於過去傳統錄像作品單純只將放映器材視為器材,甚至要隱藏住器材的存在,試圖讓觀眾專注在畫面裡,在這兩件作品中,放映器材都變成了作者自身的指涉,而放映出來的影像就是創作者眼中的影像,這種作法與過去白南準等藝術家將電視視為現成物的作法又不相同,並沒有將電視視為現成物時的文化意涵,只是單單使用投影機作為創作者位格指涉,這或許稍稍透露兩位年輕藝術家可能可以被稱之為活動影像原生世代的特質。
最後的兩件作品或許我們可以視之為表裡,<Lost in the Untitled Island>利用掃描3D模型和點雲數據紀錄台灣的廢墟,作為<Neither Here nor There>裡永遠都到不了的其中一端,被作者命名為無名之島,那些由數位保留的廢墟,在頹敗的過程中被數位記錄著其中切片時間點,作者的視角帶領著觀眾突破現實空間起伏進入廢墟,這些廢墟可能連監視器都沒有但卻永遠存在作者的硬碟裡,相對於此,<Zones within Zones>則是擷取十一個以拍攝樹木綠地為主的特定監視器,在展場以時區序呈現,這些缺乏特徵與關係的"非空間"反而有監視器,觀眾們可能一下子無法確認這些現代性公共建物所帶來的非空間是屬於哪個國家,這些空間也可能成為未來的廢墟,但是當下在我們的監視下這些空間依然有效,更有趣的是在這兩件作品中,放置的是<Zones within Zones>中的一棵樹,當觀眾走近時監視器便啟動,同時將觀眾的臉呈現在樹上的螢幕中,這又讓人回頭連結到第一件作品<Middle of Nowhere>裡的樹洞那種個人與群體的辯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