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電姬》觀後感
Author: 詹宜澄, 2021年06月05日 02時10分
評論的展演: 《皇都電姬》
看完這部戲劇後,久久難以平復心情,劇情張力從頭到尾膨脹到緊繃,讓觀眾即便是透過螢幕去觀看,依然能感受到很強的震撼,整部戲劇毫無預期的衝擊接連不斷襲來,難以預測的劇情的鋪陳和秘密的揭發,串連各個時間軸的不同故事與真相,透過不完全具有交集的兩條故事主線,把角色的故事、掙扎、苦衷、悲哀都揉捻在同一條線上,把身份認同、語言與噤語、社會結構及價值觀還有政府高壓統治的種種議題一次性攤平在戲幕上,透過演員觸動人心的詮釋,勾起那些被我們遺忘或隱藏的真實感受,看完這部戲後,我只能感覺到真的是滿滿的惆悵。
這部劇中以大量的歌舞形式作舞台呈現,並用不同的舞台手法呈現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線場景,在台灣的場景中,導演運用了較多真實舞台劇的方式呈現不同的故事內容及橋段,而在香港的場景中,則是以大量投影和實況的方式,呈現直播的手法,進而營造出一種虛實之間的氛圍。同時,在這兩個故事中,又以緊扣著語言之於人、之於文化、之於身份的主要核心理念,劇中透過閩南語和廣東話的交織,也在劇情中不斷強調著「被壓抑的語言」的痛苦與悲哀,這是台灣與香港都經歷過的不自由,透過劇中的角色一再去追尋那些不能說出口的真相,把那些真實與歷史一一挑破, 像是揭開了傷疤,但同時又是以一種手法提醒觀眾不要輕易遺忘,不公不義的傷痕直到有一天會被看見,在此同時的我們,也將要無所畏懼地去爭取說出來的機會,在劇中正式不停的重複這個概念,將每個被壓抑的議題、不敢說出口的話透過劇情的推演一步步展現給觀眾,讓觀眾重新意識到這些包含著不捨和絕望真相,都需要我們重新重視和深刻反思。
劇情一開始從白布上的投影展開,敘述著一個具有理想和抱負的青年,將如何踏上自己尋夢的旅途,找尋一生當中的志向,但忽然之間一切情況似乎急轉直下,然後就是孫女的角色出場,揭開電姬館的故事線。在這條故事線中,所包含的是跨越三代的家族秘密,在孫女敏惠的不斷追尋真相之下,漸漸終於釐清了從阿公那輩被隱藏起來的秘密,有關阿公阿嬤、阿命阿伯以及親生父母的情感糾葛,都逐漸在劇目中慢慢揭露,也同時在對白之中,不斷地回憶著台灣早期那段白色恐怖時的灰白歷史,但在此同時,舞台上的呈現又以大量精彩活躍的歌舞,敘述著這家人具備鮮明色彩的個性,許多橋段總會令觀眾忍俊不禁,同時透過歌曲的歌詞也以流暢的方式敘述著角色之間情節,像是陳生與文美的愛情線,便是用這樣歡騰的場面帶出。而在交代完祖父輩的故事後,則繼續讓觀眾跟著敏惠的視角,踏上他的尋親之路,在過程當中與阿命阿伯相伴,即便阿命什麼也不能說,卻也總只是默默陪伴著敏慧,在敏慧終於與生母相認,且終於了解到南遠和陳雪的分離真相被揭露之時,阿命阿伯才終於開了口,回想起這個橋段,其實充滿了震驚,但又卻才意識到,原來這便是他無法開口的原因,在那個年代之中,連母語閩南語都被列為禁例,民風如此保守的時代下,又怎麼能有辦法認同甚至接受同性相愛的事實?於是在這些糾結之中,有關對於政府的抗議,有關不同思想表達,有關不同觀念的存在,有關不同語言的使用,都成為了禁錮著人們的枷鎖,將真正血淋淋真相所封鎖,讓一個家庭甚至當時的每個人,什麼都無法說,為了保護所愛之人,更是什麼都不敢說。
而在另一條故事線上,不同的時空背景,位在香港的女孩與Mark哥展開了一段虛實難分的冒險,在這條故事線的背景當中,香港實行著晶片制,所有香港人都需要被植入晶片,並且在公眾場合說廣東話甚至是違法的行為,只有公開講廣東話就會被舉報,這與當年台灣的國語運動相似,卻又更為激進,香港人失去了他們的母語,廣東話被無情的抹滅,甚至連電子產品都會自動翻譯成普通話。而在劇情中,香港女孩為了保護皇都劇院,恰好碰上了似乎來自於電影「英雄本色」的主角,兩人對於「香港」的認知具有著極大的落差,如果要說香港女孩所處之處是現在支離破碎且滿受壓迫的香港,四處充滿著中共的監控與管制,那Mark哥所代表著則是1980年代當中港片興盛,四處依然蓬勃自由的香港。在港片之中其實我們常常看到那個年代充斥著各種黑幫與警察的故事,當中雖然刻畫著暴力,卻也在劇情當中描摹著香港黑道與警察之間那種矛盾的張力,壞人所代表的敗壞黑色,與警察所代表的正義白色,這當中其實夾雜了許多非常曖昧且讓人說不清的模糊地帶,當年那些戲劇確實非常引人入勝,但當時間拉到了現在,當我們看到了反送中當中那些暴力、無情、冷血的衝突,黑幫與警察之間的差異所剩無幾,他已經不再是戲劇效果,而是現實,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慘痛,警察就是黑道,警察反而成了黑色,在警棍、電擊棒、汽油彈、催淚彈、高壓水柱的種種爆裂之下,香港的面貌只剩下無聲的血淚,香港人的自我、自尊、自由,都在這之中灰飛煙滅,而當再回首那個風靡的年代,又該是多懷念、憧憬,同時又是多麼的諷刺。
在兩條主線的交織之中,即使兩者並無太多的交集,但依然不斷在提醒我們,那些有口難言的掙扎,以及母語對於一個民族和個人的身份認同到底有多麼的重要,社會上總是充斥著太多複雜且困難的議題,人類的自私以及對利益、威權的追求,使得不同群體之間的芥蒂不斷增加,也許現在的我們還沒辦法真正脫離那樣的處境,甚至可能不斷陷入相似的悲劇當中,甚至不一定是權力鬥爭,天災與疫情也是環繞著我們的苦難,但也正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反思,到底我們還能做些什麼,讓彼此以及這個大環境更好,而作為政府角色掌握大權的人,也更需要更多實質的作為,而不是為了爭權奪利,而以人民作為擋箭牌。同時,關於語言與身份認同,本劇所傳達的概念,也是更令觀眾要去反思自身對於文化和身份議題的重新審視,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早就習以為常時,是不是逐漸將許多珍貴的文化故事與意義遺忘,那我們該如何保存,該如何行動,才不至於終有一日回首,那些對我們而言重要的,卻都早已凋零,所剩無幾。
看完這部劇真的感觸很深,同時也很佩服阮劇團在疫情肆虐下的努力,讓觀眾能夠以線上的方式觀賞到這部作品,在劇目的最後有導演、編劇和角色的訪談,在訪談之中也透露出在疫情之下要進行這樣的作品是多沒困難的,甚至也必須透過遠端連線的方式進行排練,但在作品的呈現上卻能看到劇團滿滿的盡心盡力,並且把每個劇情橋段都以完美詮釋。劇情當中討論了許多非常大的主題,卻能從頭到尾環環相扣,一直到落幕之前演員們那首無聲的吶喊之歌,正也是非常俐落且扣動人心的收尾,非常幸運能夠透過這次公視在Youtube上轉播的機會看到這齣戲劇,而光是透過螢幕所感受到的張力已經如此強大,更是讓人好奇若是能夠在劇院當中欣賞,該是有多精彩的觀劇體驗,希望疫情能夠早日結束,讓大家的生活重歸於正常,並且能有機會進到劇院欣賞阮劇團的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