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的精神壯遊,幻化爲物的世界
Author: 劉文琪, 2021年10月13日 16時11分
評論的展演: 《無用旅展-房間裡的旅行指南》The Useless Travel Fair: Travel Manuals for a Room
九月陽光炙熱,一走出桃園火車站大門,襲來一陣複雜氣味,人工古龍水、酥炸鹽酥雞混合凹凸柏油路積了許久雨水的腐敗腥臭。這些氣味從鼻息間貼合眼前密麻錯落新舊招牌大廈、知名登山用品店電子跑馬燈與時尚百貨外觀迎風飄動亮面裝飾,連成一片來不及解讀令人眩目的拼貼視覺,伴隨車水人龍的年輕逛街潮,一直是我對於桃園這座城市市中心的印象。雖然仍在疫情狀態底下,中央指揮中心於八月底發布全臺二級警戒降級後,已經很久沒有這樣與外在接觸,大概是人們想彌補疫情前未被滿足的報復性購物慾,即便臺灣仍處在人與人之間必須戴上口疫情期,城市卻感受不到一絲緩下來速度。
桃園市火車站附近與老城區交界處的桃園區公民會館「藝文便利站」,摘自桃園市政府新聞處
成不了觀光景點的精神指南
「不同於疫情發生後,讓藝術家製作新作品,而是透過疫情期間的時間感,重看這些藝術家過往的作品,讓人思考對於旅行定義。」 一加侖策展描述
《無用旅展-房間裡的旅行指南》展場位於桃園市中心的公民會館,以公單位委託的方式,自2021年起由地方藝文團隊「桃托邦藝文聯盟」(註1)以「藝文便利店」概念,經營複合式的藝術展演空間,外觀白色三層建築搭配紅色霓虹燈管的招牌。進入展場的冷氣低頻,瞬間與外頭紛雜隔絕,展場空間約略十幾坪,整體以白色木頭展牆間隔,搭建出一間間的狹小房間格局,從城市外頭碎裂倉促的時間感進入到膠囊的時空,五月中疫情爆發後,進入三級警戒,近三個多月足不出門的時間,幾乎已經改變我們以往生活模式。此檔展覽「無用旅展-房間裡的旅行指南」由一加侖成員(註2)策劃,於臺灣疫情剛解封期間,邀請五位藝術家:尹子潔、吳思嶔、何彥諺、林晏竹、羅天妤,在疫情間以「旅行」為題重新回看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同時於開幕當天邀請「衛星藝術家」高登輝,以此「無用旅行」的主題製作一件以開著「宣傳車」播放錄像的作品形式,穿梭在市中心大街巷道間。
展場以木板隔牆形塑穿梭在狹小房間的觀展經驗,王仲平|攝影
尹子潔《景框介入》,王仲平|攝影
穿梭在房間裡,物與物之間的平行旅程
展場以房間作為鋪陳延伸,白色展牆讓觀眾進入一種抒緩的步調重新檢視自身與周遭生活的細節不免讓這檔展覽帶著一種寬容,好像在城市一切都太快速狀態下,疫情的出現也同時按下了時間的暫停鍵,「作品」也獲得重生被溫柔看待的機會。比起以往在大型美術館中充滿距離感,這些作品更像是擺置在家中日常空間的一角或親近可觸的日用品,一抹塵埃、一個紀念品、一本家族旅遊相冊。而在幾件作品中,吳思嶔去了澳大利亞、羅天妤去了紐西蘭、何彥諺則繞行了龜山島,這幾位藝術家看似都曾實際到過這些地方,卻嘗試以物件、錄像、繪畫等重新思索過往我們以「物理里程數」認定壯遊的概念。尹子潔的《景框介入》透過將數位臉部對焦,製成實體景框,在桃園街區街拍集結成冊,探討了人觀光的行為目的,林晏竹的《好思家旅行箱》將臺灣城市住宅常使用的材料,拼裝成可移動的旅行箱,後兩位藝術家將旅行定義拉回城市景觀。
吳思嶔《澳大利亞》,王仲平|攝影
進入展間,是吳思嶔的《澳大利亞》,展台上是藝術家透過回臺一段時間,回溯旅行記憶,那段在澳大利亞開著二手車在沙漠公路看見荒野景致,而製作一系列微小風景雕塑:火燒的轎車、穿著衣服的蟻丘、死去臥倒的袋鼠。我在展場中望著這些如「物」一般捏造出來的私密風景經驗,緊閉眼睛的袋鼠,不同於在家中擺置的美好觀光紀念品,反倒帶著幾分陌生的殘酷,或許真實的原始自然仍與我們有一段距離,而我們僅能以「浪漫化」的方式想像著遙遠荒野上死亡的發生。
***
藝術家何彥諺的作品《一隻龜和……》,在展間入口處,可以望見掛在牆上的一幅海景水彩畫與一件石膏的龜殼翻模,如旅遊團出發前導覽手冊上的說明指引著觀眾。入到展間後是一件聲音的雙頻錄像,首先是一面如商場高畫質的澄澈液晶影像,那是藝術家一次參與了宜蘭從烏石港到龜山島繞島的觀光行程時,由船上拍攝望向海上島嶼的視角,穿插在影像上的文字則是一段虛構故事,敘述著旅途中探險時巧遇地底生物的對話。同步的落地投影,則播映著藝術家回到宜蘭後,由陸地的廢墟碉堡望向海面的視角。兩者地理位置其實並不相干,卻因海水意象形成對望分界的景致。我望著這片影像的海,在我耳機內時而浸潤在海水浪聲中時而又浮出,偶爾聽見導遊員導覽的聲音描述。眼前看似在物理距離望著海,看似因故事增加的想像 , 卻也因樣板化的觀光行程,簡約了我們在旅程中「冒險」未知意義的可能。
***
羅天妤《彼端之遙》則將駐村期間在紐西蘭當地冰山地貌,以平面佈景方式繪製於畫布,一旁則是一部錄像,影像中看似日常室內起居的浴室、客廳、寢室的場景,卻莫名出現一座山正在家中泡澡的chilling畫面。這是藝術家從Google截取又去背了當地知名觀光景庫克山(Mt.Cook)的圖片製成的動畫。藝術家羅天妤自己描述:「到了紐西蘭當地駐村後,我卻發現多數時間自己其實是關在家裡,透過Google了解整個紐西蘭,以至於那天真的開車出門去到庫克山 ,我根本沒有任何感覺。」上述兩位藝術家都在作品中出現「島」,透過對島「擬人化」的想像,也反映我們在旅行的過程急切生成與自然的意義連結,但觀光化後,各種客製化的套裝行程早已幫我們完成了探勘想像,面對各種已充滿各種圖像與敘事語言中,一切的感受或許都是借來,我們僅僅有的是一片情感的荒蕪和一連串與世界的失聯。
何彥諺《一隻龜和……》,王仲平|攝影
羅天妤《彼端之遙》,王仲平|攝影
林晏竹《好思家旅行箱》,王仲平|攝影
遊走在這幾件作品之間,像是繞行地球一大圈,回過神來,發現自己其實站在組合木地板一角,歷經了如此「精神一般壯遊」,我想起香港作家劉以鬯在小說《酒徒》裡一段對於生活在城市的描述:「在鏡子裡找到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和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極其相似然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或許平行在各自看似不同時間軸的旅程,卻在充滿碎裂訊息世界指向是同一片鏡面。
或許真實是整個世界成了便利店
我想像那天,藝術家高登輝開著作品《一個炎熱的夏天》的宣傳車穿梭在城市的巷弄間,擴音喇叭播放著如廣告宣傳內容,霸道充斥(又或者再一次地被噪音淹沒)在大街小巷:
「只要有錢和電話就萬事OK~ 什麼都可以宅配到府! 電鈴響了~ 開門取貨 付錢 送貨員 泡麵 花生醬 電動遊戲機 咖啡 鍵盤 滑鼠 無線網路 書籍 絨毛玩偶和短暫的放空 此時此刻持續等待著 但心中仍在急切地嚮往著戶外的生活 借用了社會及藝術在符號特徵裡 來自於一種遙遠的過去歷史與景觀 自由和獨立自主創造的圖像現實......伴隨著一些呢喃 一些焦慮 需要更強大的力量和觀念 一些對著窗外街景的抱負理想一些脈絡分明的生活」
***
高登輝編寫一篇像是便利超商販售商品的黑色幽默台詞,也是在疫情生活下,映照了人們待在家中的心情寫照,如同一場社會寫實的宣傳游擊,穿梭巷弄,聲音擴張至整個城市,指出了在城市中形塑出來對旅行的嚮往,或許只是一連串符號間傳遞的慾望,因為比起打獵飽肚,我們更愛舒適的宅配到府服務。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的小說《便利店人間》,描述一名長期在便利超商打工的店員,一天不經意望向在剛離開的便利店玻璃上的自己。一想到身上雙手、雙腳、全是為了便利店而存在,超商店員在倒影中的自己頭一次覺得自己成了一個有意義的生物,最後甚至愛上了便利店,寫了一封真摯的告白情書給「便利店先生」,小說中徹底反映了當代人,享受自身與世界幻化爲物的一面。 ༼❁ɷ❁༽
《一個炎熱的夏天》宣傳車上的錄像標語,王仲平|攝影
開幕當天一加侖、桃托邦成員與藝術家高登輝預備《一個炎熱的夏天》宣傳車,王仲平|攝影
註1:桃托邦藝文聯盟|
桃托邦藝文聯盟由一群在桃園耕耘藝術文化,和關注在地發展議題許久的青年所組成。於109年7月正式立案,以桃園大廟一帶老城區為根基,希望桃園成為一個包容、新舊共存,並與歷史、文化、藝術有更多連結的城市。
註2 : 一加侖藝術團隊|
一加侖起始於2015年,由彰化師範大學、臺南藝術大學與臺北藝術大學學生組成,成員包含林恩崙、董欣宜、林家禾,以藝術創作團體的身份參與多次的展覽。2020年開始了新的嘗試,參與了展覽策劃、社區活動與多元的藝術呈現。若將生活空間視為容器,一加侖期許能夠如同液體般的流動狀態,透過落實及行動,藉由藝術創作的背景與跨領域的思維,描繪與地方的關係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