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看瓜別‧後》
分享 | 瀏覽數: 173

《看瓜別‧後》

Author: 蕭富尹(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跨領域碩士班研究生), 2021年10月25日 01時47分

演出臺灣京崑劇團

時間2020/11/29 14:30

地點臺灣戲曲學院木柵演藝中心

 

《看瓜別‧後》改編創作,為新編戲曲,選材自南戲的《白兔記》,老戲出新以京劇來演繹,並保留經典崑曲的唱段。

劇中劉知遠是一個被招贅的夫婿,李太公夫婦過世後,兄嫂故意利用分瓜園給三娘的藉口,設計劉知遠進瓜園遭遇危險,哪知劉知遠不但打贏瓜精並獲得天啟,而後劉知遠不顧三娘還懷有身孕,離開妻兒投軍而去,並決定有所功名成就後才願意回來。李三娘日夜備受差遣,挑水種瓜,生產時還因大嫂怕生出來是男孩而袖手旁觀,甚至有了溺死孩子的想法,逼得李三娘以口咬臍,為了保護孩子,並將未能過夜的他連夜送走,乳名為咬臍郎。丈夫離開、兒子失散後,李三娘獨自空守著瓜園,睡著的三娘在夢中化身成喜娘,備受婦人們的愛戴,她帶著婦人們入園摸瓜求子,直到狸奴前來揭穿了她苦命的真面目,這才讓三娘發現到原來這十六年來,她都是一個人獨守空閨,與丈夫、兒子音信全無,孤苦伶仃的飽受兄嫂的欺負,更被村里的人認為是個不詳的婦人。一日,當咬臍郎率領軍隊追尋中箭的白兔,一路往沙陀村走來,遇見了李三娘,承諾回到軍中必定請父親讓劉知遠帶著兒子回來與李三娘團聚,而咬臍郎與李三娘在瓜園就此分別,但這一切卻都只是李三娘多年來一直嚮往著的畫面而已,甚至連作夢都無時無刻的想著丈夫與兒子,仿佛只能透過夢境才能找回一切的美好…

整齣戲中,以刻畫李三娘的角度出發,書寫出李三娘從安逸的環境長大到夫離子散的過程,滿滿得都在演繹著李三娘後來的孤獨與認分的內心世界。自己曾是家中的備受寵愛的女兒,父母幫他配過丈夫、並懷過胎、產過子,也有過咬斷臍帶生下小孩的經歷,這些畫面雖然歷歷在目,但經由這十幾年過去,在李三娘眼中這一切卻也像是霧裡看花一般,丈夫說走就走,十六年音訊全無,只能透過在夢裡,才能把那些以為再度重逢的思念與情境展現出來,但夢醒來一切卻煙消雲散,讓三娘明白了這就是自己的命,而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就是在最後一段,三娘彷彿聽到丈夫離開前對她說的話,與咬臍郎給她過的承諾,在劇場中這幾句台詞不斷的重複說著,彷彿是劇作家想讓看戲的大家有更多自己想像的空間,可以任由自己的喜好把結尾刻畫成三娘最終是一家三口順利團圓,亦或是仍然孤苦伶仃的守護著如同自己親生一般的瓜園,看完戲後,有耳目一新並且意猶未盡的感受。

在幾幕片段中,融入了現代化的台詞與有趣的投影互相搭配,以傳統為本質,挑戰了創新,並拓展了戲曲的美學與表演形式的層次,真的讓鮮少接觸到戲曲演出的我,覺得非常精彩及驚豔,讓我對戲曲表演充滿了無限的想像,並且萌生了想對其他劇種的更多認識。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