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我很好,別擔心」(才怪...)
分享 | 瀏覽數: 409

「我很好,別擔心」(才怪...)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譽仁, 2021年10月27日 03時12分

評論的展演: 我很好,別擔心 | 馬克‧傑佛瑞R‧桑托斯 台灣首個展[CC Gallery,2021.10.06-10.30]

馬克‧傑佛瑞R‧桑托斯個展一隅(CC Gallery)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1.10.17馬克‧傑佛瑞R‧桑托斯個展一隅(CC Gallery)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1.10.17

對別人說「我很好,別擔心」通常有二種意思,一種就是我過得很好,另一種是我過得不好,而馬克‧傑佛瑞R‧桑托斯(Mark Jeffrey R. Santos)的作品顯然屬於後者。他的作品中四處可見日本kawaii文化的元素,卻總是顯得太過:畫裡人物表情太過愁苦、畫風太立體、太多細節。然而正是這些多餘之處,讓我在他於CC Gallery的個展裡駐足良久。他的作品沒有這類(滿坑滿谷)的作品中常見的甜美調性,畫裡的小孩仍然可愛,但是並非真的需要你的關心。他們的情緒是種防禦,當他們說別擔心時,他們的意思或許是「不要管我」。

桑托斯的作品有著古怪的深度,他用一種涇濱(pidgin)的方式來超譯kawaii的元素,並將結果整併成一種灰色、抑鬱與奇幻的個人風格裡。他是來自菲律賓的藝術家,畢業於馬尼拉的瑪布亞科技學院(Mapú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現名為Mapúa University),在那裡學習多媒體藝術,目前生活在馬尼拉東南方的馬卡蒂(Makati)。他讓kawaii的萌題材變得皮笑肉不笑,然後賦予它們各種寓意。畫裡的人物頭部常常是個戴面具的玻璃球,或是頭蓋骨可以打開。而頭殼裡面則是另一個自然生態,裏面的草木有時自隙縫中蹦冒出來,有時向外伸展成為額頭的角。這些是純真天性的象徵,而對應著這個純真天性的外部,常常是貧瘠且密佈雲霧的自然環境。這些主角們顯然不是惠比寿,他們踏上旅途,掘冰求魚,生存就是場戰鬥。
Mark Jeffrey R. Santos The hardest part of all 壓克力、畫布 60.9x91.4 2021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1.10.17 馬克‧傑佛瑞R‧桑托斯 The hardest part of all 壓克力、畫布 60.9x91.4 2021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1.10.17

純真的天性、偶而為之的小挑戰,這些都是kawaii常見的元素,然而這些畫中主角與戴眼罩或是拿著小刀的小孩不同。他們的內在有著真正無法被掌握的事物隨時併發而出,同時又懂得用虛張聲勢來保護自己。他們是真正的野孩子。

這些野孩子的問題不在於他們的真面目,而是面具與裝扮的角色:它們是種偽裝,一面壓抑著天性,一面也像家屋一般提供著庇護;既無法調和身體內外自然的衝突,但也無法被割捨。桑托斯經常用這些偽裝來表達普遍的「苦惱意識」(unhappy consciousness),儘管他表示這些作品也是來自他的人生中遭遇的事件。在展場裡,作品「Show your thoughts」(2021)旁寫著「每個故事都是馬克一生中,遇到的各種經歷與解讀」。

所謂的「解讀」原文是「translation」,應該轉譯成「轉譯」。這些作品中並沒有明確的個人事件,人物動態也不乏某種演示性,不過,「The hardest part of all」(2021)或許可以看出藝術家與kawaii風格的關係。畫中哭泣的主角拉開男孩的面具,一邊拉開心臟部位的開口。藝術家在這件作品中把身體內外的違和感延伸到性別上,不過由於主角的中性裝扮,因此中和了性向的宣示性,更像是表達個體中普遍並存的男性與女性氣質。也是在這裡,Kawaii中常見的性別表現,包括了物化、中性化、並存、倒錯等等,提供了一個更細緻的框架來承載這些表現。我猜想這些框架的選擇或許還包括了複雜的文化差異因素,或許對桑托斯的創作而言,Kawaii文化雖然是種涇濱風格,但對於探索自我表現來說,也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存在。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