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山不見土
Author: 王沂紳, 2021年10月31日 23時41分
評論的展演: 來了!來了!從高山上重重地落下來了!
自筆者接受學校教育以來,中央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的分界從九族演變至現在的十六族,然而仍有許多原住民族是被劃分在其他族裡面。綜觀台灣歷史,可以知曉絕大多數生活在此的人民,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擁有不同信仰、風俗。歷史邁著艱辛的步伐走到今日,有許多台灣人民體內擁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血液,因此原先壁壘分明的文化異同漸有難以辨別之勢,甚至在不經意間能對某些特定族群造成傷害。
近十年來,台灣劇場演出有許多製作揉合了西方戲劇的元素,進而有跨文化的嘗試,例如西方劇本直譯演出、改編西方劇本並融入台灣自身文化等。其中聲名遠播者有《淡水小鎮》、《慾望城國》、《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等,而本研究生關注的第十九屆台北文學獎舞台劇本組首獎作品《來了!來了!從高山上重重地落下來了!》(以下簡稱《來》),亦是一跨文化的戲劇作品。《來》一劇初始參照借鏡賽夏族矮靈祭的神話,但其中對Wa:on的改寫讓賽夏族人感到自身文化被誤用的不適。現今對原住民文化誤用與刻板印象的案件層出不窮,筆者認為在論述開始以前,有必要了解這些作品對他文化的侵害並以此為鑑,以中立客觀的態度面對作品。五峰鄉賽夏族文化藝術協會和苗栗縣賽夏族瓦祿部落發展協會發佈聯合聲明[1]:
劇本中大量引用paSta'ay(矮靈祭)的祭儀神話原型及傳說,即Ta:in(達印)與Wa:on(娃恩)人神相遇知傳說。然而,作者自寫稿、投稿乃至得獎與發表,迄今從未告知賽夏族人或部落團體,也未與我們討論,更遑論取得族人的同意或授權。
根據新聞報導,此事發生後作者戴華旭有相當誠意表達歉意,除了刪去對塞夏族神話的誤用改編,並願意將新的版本交予台北文學獎評審重新審查,甚者建議文化局撤回獎項以表道歉的誠意,而賽夏族長老們合議,願意給予有誠意、年輕的劇作家一個機會,接受戴華旭的道歉。
更改後的版本移除對賽夏族神話誤用醜化的段落,但仍能看出劇本中有賽夏族神話的影子。舉例而言,劇中巫女與獵人在現代資本主義引誘下導致村落的毀滅,二人前往北方尋求協助,找到了專家,專家欣然同意並提出「等價交換」。在矮靈祭神話中,賽夏族族人嘎歷尋求黑矮人的協助,且同意黑矮人取走部分收成,兩者在敘事結構上是雷同的。
若將文化挪用排除於評述之外,故事之敘述係由獵人與巫女走往北方尋求解救遭到山靈詛咒而動彈不得的村民的解答,路途中聽聞一奇怪的聚落的居民說再往北方有一位專家解救他們而形塑了現在的聚落,然而其所為之聚落係為重複地執行一連串指令,猶如電腦機械內部無有自身主張之零件,日復一日,任勞任怨,而演員行走於舞台空間上的四個角落,音效設計於角落發出現代人熟悉的,諸如滑鼠點擊聲響等,在戲劇空間內部卻是十分陌生而疏離的聲響。獵人與巫女尋至北方的專家,專家卻提出若是拯救整個村落則需等價交換,而奪走了巫女的貞操與獵人的中指。在獵人與巫女生長的村落裡,由於過度的開發與不止歇的商業行為而使得眾人記憶裡的山靈從神話裡頭走到村落口,降下災禍,原有的秩序與社會結構因著村民們的動彈不得而成為一場空,頓失依靠的二人只得尋求幫助,能從困境中走回原先的樣貌,然而如同他們途經的聚落那般,在自身所引發的災難導致的心靈的混亂,則被另一種新的、更為機械式的結構所取代。正如同尼采所說的,當舊有的規範被推翻時,人所得者被非自由而是混亂,係需要新的規則的樹立。然而於本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新的規則降臨時的二人,同時被剝奪了組成自身的一部分。
無論是原住民文化,抑或斯劇中處境使人哀嘆的聚落,當非原生文化為他文化所「等價交換」,見不著那些孕育先祖、甚至是我們自身的、猶如落葉積累而肥沃的文化土壤,被非自然的力量所挖掘,進而填上外來的土,那該是令人扼腕和傷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