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李爾在哪?
分享 | 瀏覽數: 294

李爾在哪?

Author: 王沂紳, 2021年11月01日 03時14分

評論的展演: 當代傳奇劇場《李爾在此》全台巡演

自從吳興國遠赴法國演出一段以京劇肢體為底揉合莎士比亞《李爾王》故事的肢體,形塑成《李爾在此》的基礎,由此衍伸出〈戲〉〈弄〉〈人〉三折精彩演出。《李爾在此》係由李爾王於莎士比亞劇本後的癲狂起始,電閃雷鳴,狂奔至荒野的李爾徹底喪失自我,只見一人於空曠的舞台上翻身、跌落、狂奔,仿若舞台空間上有他人無法見證的幻覺,如影隨形,從城堡一路追擊至空無一人的荒野,那些遠在天邊的背叛與錐心之痛,似乎在某一個剎那皆與他無關了,天上地下宛若只剩下他一人,然而從天而降的雷聲與電光是一道審問他靈魂的重鎚,反駁的言語行至嘴邊卻在吐出的瞬間乘上一陣風,翩翩然如繁花飄蕩遠方,仿若那脫胎自己身的兒女,他竟啞口無言。

 

在幕落幕起之後,吳興國僅憑一人之力,串起十四個腳色。於〈弄〉一折中將服裝轉化為戲劇物體,使得服裝從原先的、腳色形塑的一部分變作實際影響舞台空間呈現的戲劇物體,換言之,服裝透過演員於舞台上的穿脫——此一行動係帶有後設之意味——變作能改變腳色與敘述的戲劇物體,並藉由京劇程式化的肢體,對腳色加以區分;經由腳色行當與服裝變化,對莎士比亞《李爾王》的故事敘述重新拼貼組裝,將李爾的三個女兒,還有葛羅斯特、愛德蒙、愛德佳、狗等腳色重新展現於舞台空間之上,卻無有《李爾王》那充斥著血的猩紅。

 

最後,只見吳興國於舞台上拆下髯口,褪去華服,從李爾此一腳色的背後走至台前,以「吳興國」的姿態走到觀者的眼前。如同禪者誦經般吐出一連串的提問:我是誰?誰是我?李爾是誰?藉由李爾的腳色,吳興國不只走進李爾的內在,同樣地,由李爾的內在走進吳興國的內裡,究竟這些個名稱、符號所能代表的是誰?過去的經歷,現在的困境在體驗的是誰?這個體驗著的誰又是如何成為他自己。筆者透過他於舞台上的提問看見符號能指與所指的相互支撐、相互拆解,在吳興國卸下背負在身上的所有過往經歷、榮耀、屈辱,剩下的究竟是誰?於此,才能看見了自身真實的本質。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