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不日常:藝術家團體片岡純也、岩竹理惠
Author: 楊可兒, 2022年01月18日 18時07分
任何事物只要細心觀察都會發掘到物件它有趣的一面來自日本的藝術家團體片岡純也(Junya Kataoka)及岩竹理惠(Rie lwatake)由2013年開始合作把日常生活垂手可得的物件結合機械和光、風等製作一系列動力裝置。「可愛」好像是不太曾在藝術作品中出現的形容,但他們的作品當中的物件脫離我們日常對它的認知以另一種姿態呈現,看似毫無邏輯的配搭微妙地產生了某種「可愛」。
「燈泡會圍住圈圈轉,依靠風的力量。」,這件作品與名字一樣就是燈泡會因它獨有的弧型燈罩被風吹的時候就會持續地轉圈,藝術家好像沒有花太多的功夫去製作(技術層面上),但是就是他們發現了燈泡另一種物的特性,把它從我們既定印象的功能(照明)解放出來我們不再熟悉,燈泡成為了一件「藝術品」,這是他們作品迷人的地方。
他們的作品有許多物件堆疊在一起感覺是零碎的但我不曾覺得有未完成或是隨便了事的感覺,他們拿捏到未完成及他們想達到的氛圍之間的界線。我認為大部份關乎現成物的作品都很容易落入未完成或是沒有把現成物成功變成一件作品的狀況,正因為我們(觀眾)太熟悉這些物件的功能,藝術家必須要發現它們別的面貌,我們才會脫離它們只是某一件物件的印象,才會由一件日常物件產生靈光成為一件作品。
而我認為他們是做到的相信很大原因是他們之前就是創作拼貼作品為主,而拼貼也是從一堆零碎的素材找出一些視覺或概念上的關聯把它串連在一起的媒介,而從他們現在的裝置作品不難看出當中含有這樣的特性。他們有一個展覽叫「字謎及無意識的關係」,藝術家獨有的思路找出了某種無意識關係此刻他們的現成物都不只是一堆無意義的雜物它們互相依靠建構成特定的氛圍,就像「如何捕捉流淌的時間」展覽中他們利用了一些古董郵票和一些看似有一點歷史的書藉插圖作為主要的素材,而當中有一件裝置是他們把印有風帆的郵票剪出來形成立體的效果然後利用風扇吹動,郵票在玻璃塊面上飄浮就像風帆在海中漂流一樣,而風帆在海中漂的效果相信也是藝術家所說的其中一種流淌的時間(我是這樣的解讀的)。
而我想起另一位 我也十分欣賞的藝術家 是岩崎貴宏(Takahiro Iwasaki)也是利用日常物件製作作品,而在2017年曾看過他在雙年展代表日本館的展覽「翻轉過來,這是一片森林。」,他利用一些毛巾、衣服堆積成一座山的樣子,以十分日常的方式隱喻日本自然環境的傷害,而我比較深刻的作品是他以黑色垃圾袋,便當盒等素材並利用他代表性用線打造的電塔,反映工業發展至今煤礦、石油能使海洋受污染的問題,用日常物品帶出我們需要深思但我們亦都忽略了的議題,把它重新貼近我們的視野,此刻垃圾袋是受污染的海域便當盒是煉油廠,物的意義轉變了。
現成物藝術這個媒介長時間都飽受我到一些質疑,有一些人會認為現成物是助長沒有技藝的藝術家並質疑拿現成的物件亦好像沒有任何貢獻(我認為劣的作品會這樣)但我認為並非所有現成物作品都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隨便拿一些物件拼在一起就是,班雅明曾經提到他所謂的「靈光」將因機械複製時代大量複製而消失,但我認為要在把日常生活中常的物件發掘出別人想不到的的狀態,想必需要花時間訓練自己去觀察別人日常不會留意的事物,在我看來利用現成物創作的藝術家仍然是靈光的製造者,《超現實主義縮略語字典》中提到,現成物藝術是「平凡的、大量生產的物件從它的功能性中分離;並透過藝術家的選擇及設置,將其昇華到藝術的高度。」,而我認為正因為藝術家看到物件在別人看不到的一面,擁有他們自己獨有的觀看的方式,能把原來相當平凡隨手可得的物件能夠產生新的意義,令它完全變成另一件東西,至於現成物作品的「靈光」會否出現是一件難捉摸的事⋯⋯但正因為如此曖昧才會有無限創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