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現代驅魔師》
分享 | 瀏覽數: 156

《現代驅魔師》

Author: 李亭依, 2022年01月18日 18時55分

評論的展演: 現代驅魔師

《現代驅魔師》

此展覽由蕭淑文策劃,於2021年11月27日到2022年3月6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這次的展覽主要是在討論「人」的定義,現在的我們是用什麼條件來界定何為「人」?從生物學上人類不同於靈長目動物是因為人類擁有直立的身體以及高度發達的頭腦,藉由高度發展的大腦進而擁有複雜的語言能力與思考邏輯;從社會學上來看,人被定義能夠使用語言、具有多種複雜的社會組織,加上行為學上的差異發展出不同文化的信仰、傳說、儀式和道德規範。但是這些定義也是由我們這些「人類」設定的條件,還是說連同「人」這個設定也是由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嗎?如今我們透過科技研發出了AI和機器人,這些又如何去定義呢?加上現代人類試圖利用科技將自身進行升級、改造,超越自身極限進化成「後現代人類」,那這樣被重新設定和配置的人類還是原本定義的「人」嗎?

 

這次的展覽除了討論「何為人」以外也同時討論現代科技與未來人類的議題,從中提出對於「人」定義概念的懷疑、推測和批判,過去驅魔的概念偏向是人類藉由外力驅趕未知或是靈異的事物,而現在的驅魔我認為是人類藉由科技驅除對於人類的一切威脅,但在其中究竟誰是「驅魔師」,是人類?還是科技?如果將科技擬人化並以他的角度來看,人類那些情感是必要的嗎?為何人類會有很多不必要的設定或配備,是否要將其解除安裝,那這種「解除」的動作是否可以理解為科技將人類的情緒視為未知的事物而將其「驅魔」;現今我們與科技共存,未來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勢必會成為一種威脅,那人類是要持續對科技保持依賴還是將其驅逐。

 

《恐怖谷》

這件作品是一個演講的紀錄,可是主講者卻是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是一個一比一的仿真機器人,不論是表情、動作都模仿得如同本人一般,但是如同作品名稱一樣,這是一個恐怖谷。「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是指一個東西試圖模仿擬真人類卻又不夠像時,它的非人類特徵就會變得相對很明顯,在觀察者眼中就會顯得相當的怪異,因而引起驚慌、恐懼、害怕等負面情緒反應,這些負面情緒加上機器過度的擬人特徵和機械性導致的不自然反應而導致人類對其產生反感、好感程度降低。像是2019年電影《艾莉塔:戰鬥天使》中女主角大的異於常人的眼睛、又或是同年電影《CATS 貓》想要將貓擬人化卻又不夠擬真都存在著恐怖谷。《恐怖谷》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對於人類進化的不確定性,雖然影片中的機器人並非真人,並不具有肉身為實體,但是他卻具有使用者(本人)的意志、想法、動作、聲音,那麼可以理解為本人在場卻也同時不在場,這是一個對於機械的不確定性,他是否可以認定為兩個不同型態的混合體,他可以同時是機器,可以是「人」;他保有了機器的僵硬行為,卻又可以同時表現出人類微妙的表情變化。但如果停止給予機器人電源,它又是否能過持續活動?還是就如果人類死亡一樣,如同屍體一般保有肉體卻空無靈魂。

 

《症狀機器》

這件作品是英國藝術家Kate Cooper運用電腦三維動畫技術(CGI)針對現代的女性流行形象進行繪製,其中一個影像中出現了女性匍匐在機械式生產的輪帶上,機械式生產帶可以代表了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生產模式,女性匍匐在輪帶上則是一種逃離,又或是一種身體上的反抗,反抗資本主義社會下針對女性的性剝削問題。另外一個影像是女性的嘴巴戴上了情趣裝置,是某種將女性視為性愛的幻想對象,藉由穿戴裝置來滿足和強化社會對於女性肉體的慾望和物質化,對於男性而言女性在這個社會就如同過去一樣被視為是一種商品,在父權社會的架構下將女性的肉體被視為消費品提供給消費者,因此可以看出這個社會對於「性」的過度理解及濫用,其中同時也包含了所謂的厭女文化。

 

如果科技的介入可以讓人類全面升級優化,那原本人類的定義是否通用?在科技不斷發展的情況下,科技造就的人造物、虛擬身體、人、物和物種之間的連結性,是否會影像到人類的神聖性,在後人類主義中心的思想下,科技產生出來的新生命同時在挑戰著我們現存的秩序與社會關係。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