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phony - Adel Abidin「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
Author: 高靚亘, 2022年01月18日 22時59分
Symphony- Adel Abidin
首次看到Adel Abidin的作品是在「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Symphony,這件作品是對身著緊身牛仔褲頂著尖頭髮的伊拉克青少年致敬。在擁有宗教色彩的伊拉克,部分極端的宗教份子無法接受龐克風格的髮型服飾,他們認爲這些青少年的行為等於是在「崇拜惡魔」,於是在巴格達用石頭把那些青少年砸死。
Symphony整件作品的顏色不是那麼的鮮豔,以帶有一點混濁的藍、白色為主基調,影像氛圍被死亡籠罩,鴿子象徵和平與自由,牠們努力拉著那些石像揮動翅膀,只見石像一動也不動彷彿自由與和平宣告失敗,而那些鴿子代表的是青少年的靈魂,牠們想帶著他們的軀體逃跑。展間內傳著由巨大音響發出的聲音充斥著整個空間,這聲音彷彿讓我們置身於受難現場,我們也有了憂慮的氣息。
作品中有趣的部分,藝術家把影像中的人物石像延伸到了展間,展間的另一側是由雕塑為基礎製作的裝置,有數個安裝在牆上的小白門,其中一些是關閉的,而另一些則是打開的並帶有滑動抽屜,觀眾可以將它們拉出來進行互動,不過在現場鮮少看到有觀眾推拉抽屜與它們互動,可能出自於對死亡的敬畏又或者是如同Adel Abidin把它們看作神聖的聖像,所以不敢隨意擺弄、觸摸。這些聖像的外型總長37厘米,外型顏色為白色且帶著髒污,它們代表了被殺的實際青少年的外表。
在那樣封閉的社會任何的反抗似乎都走向了不可能,藝術家用作品體現了這一點,他利用畫面上鴿子的“動”與石像的“靜”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無論他們的靈魂多麼用力的反抗或是想逃離,他們終究無法躲過這場劫難。不仔細看甚至會以為地上的那些石像是破碎的房屋堆疊而成的,他們支離破碎的傾倒在各個角落伴隨著置他們於死地的碎石,這樣的情境就如同戰後的樣貌。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伊拉克不僅存在對外的外部戰爭也真真實實的存在著對內的內部戰爭,這樣的源頭來自於人與人之間自認的道德差異。
一群人頂著真神與道德的名義,開啟一場「榮譽」的殺戮計劃,因為他們認為迷戀情緒搖滾的民眾普遍是同性戀,而他們殺戮的名單上是這樣寫著
:「我們強烈警告每位墮落的男女,如果你們4天內不停止骯髒的舉止,那麼真主的懲罰將透過聖戰士之手降臨在你們身上。」,這樣的道德事件在伊拉克已經不可勝數。對於出生在伊拉克的Adel Abidin,他的作品經常專注於戰爭、孩童(ex. Their Dreams、Construction Site)與政治等議題,他也把其中的意境刻劃的十分細膩使觀眾能夠深刻體會作品中講述的內容。
順道一提,展間內同時擺放著兩件Adel Abidin的作品,Al-Warqaa和Symphony,雖然是兩件不同的作品卻非常的和諧,因為在Al-Warqaa裡Adel Abidin把靈魂看作鴿子的飛行並塑造成一件巨型鳥類裝置,而在Symphony裡鴿子是青少年的靈魂,我想兩件作品的和諧來自於它們都有著「靈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