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勞權不彰的時代,職業傷害的補償從何而來-《被遺忘的》
分享 | 瀏覽數: 206

勞權不彰的時代,職業傷害的補償從何而來-《被遺忘的》

Author: 顏冠廷, 2022年01月18日 23時39分

時間|2021/11/06(六)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灰灰暗暗的場域,一位表演者隨著他沈重呼吸聲響起,從第一幕就能到置身在當時礦工在工作的歷史背景,彷彿將觀者帶入到一個幽閉場域中,透過燈光照射的所在置身在其中。從這些被遺忘的礦工開始,結合影像、舞蹈、背景音樂、身體藝術以及雕塑,自採煤礦的意象,還有安全帽、坑道、煤塊、礦鎬、煤塵等。而在這場演出中,而最震懾的畫面是扮演富翁的人,在他的肚子遭受到舞者的拉扯中炸開,拉出了一張白色的布幕,燈光投影出的影像中聚焦在一位受難礦工的嘴部,黑色的液體在口腔中,像是堵塞住演出者呼吸孔一般,而當演出者擠出一點縫隙來呼吸的那一瞬間,能夠真實地感受到深深的無力感,富翁的肚子象徵著資方的富饒,而身為勞動者的礦工們在危險的場域工作,不斷地被擠壓。

白色木條,聯想到在礦坑中確保不會落下的支撐木板,在白色木條被推倒時,就像是象徵的命懸一線當時的情境,若木板倒下,所有人都會被困在礦場當中,

紅衣女子,像是礦場上的亡魂,又像是死神一般,當在做芭雷旋轉,像是象徵著有事件即將發生,以及搭配上女高音的表演,是否是為了那些逝去的礦工送上安魂曲。

這場表演,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從第一幕就能被情境設計拉到礦坑般,從影像中看到的礦工遇難片段、演出者面容上的恐懼、悲傷,郭文泰熟練的將感官表演發揮得淋漓盡致,礦石的掉落、在鞋底打在地板上飛揚的塵灰,其實是感到無力且憤慨,如果沒有後代記錄著他們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夠記住,那些曾經為了家庭、自己的溫飽而在狹小的洞口躺著或側身工作,身體被擠壓還有適應環境,還要忍受的底部的高溫,與黑暗共處,做風險性極高的工作,彷彿與世隔絕,在礦場中,尊嚴永遠比不上階級。走出昏暗的坑道,這群人身上沾滿了黑色的泥灰,臉上的污漬。日復一日,在看不見日光的地方,他們忍受著骯髒與艱苦的工作環境,重複著危險的挖煤工作,為的是多領些薪水養家餬口,工作時內心所冀望的,僅不過是平安出坑、安全返家。礦工們生時力求溫飽,死時卻只能在黑暗及煤礦中等尋外界的力量,將自己冰冷的身體重見光日。

過去對於河床劇團的印象都是在小空間內以意象美學實驗手法來詮釋作品,這次使用國家劇院鏡框式舞台這樣大的空間,以及表演團隊對於空間的設計,融入了女高音、馬戲元素、一群舞者等演出形式,使用了劇場內的升降舞台以及設計的機關設施,舞台的功能被郭文泰淋漓盡致地打造成為一座能夠身歷其境的礦坑現場,用以追憶台灣煤業的心聲淚水。

如今,臺灣不再開採煤礦,當年冒著生命危險深入地底挖礦的礦工們,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臺灣曾經有這麼一群人,在風險極高的工作環境中,奮力揮動手中的礦鎬?觀賞完畢後,即便沒有因為收到了胸章而記得,我想觀眾們也與我一樣也會好好正視礦工們的歷史,記住他們努力的身影,看了許多相關新聞報導,有人說「台灣的經濟起飛是靠礦工的生命換來的」,我是認同的,台灣煤礦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許多珍貴的過程應該被台灣人繼續記憶,現今的生活得來不易,是有許多人的付出與努力。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