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博物館 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
Author: 程苓安, 2022年01月20日 08時45分
國立台灣博物館 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
這次的展覽主要是介紹台灣多元的節慶料理,也揭開了包含運送食材、處理過程、丟棄垃圾等餐桌背後看不見的另一面。文化是隨著人類不斷的累積所形成,而飲食節慶文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卻鮮少人注意這種節慶飲食文化也反映著我們對環境的態度,透過展覽,連結到的是氣候及海洋問題,可以讓我們去對節慶飲食、大自然的關係與環保永續之間重新思考如何去創造展中所說的永續餐桌的理念。
年夜飯與他們的產地
這區主要是介紹我們常見的豐盛年夜飯中常見的食材到底從何而來,尤其是著重在對肉品碳足跡及來源的部分,也有附上關於每種肉類一公斤會形成多少碳足跡,這讓我想到在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除了信仰宗教之外也更願意當個素食主義者,而身邊就有有親戚因為牛肉的碳足跡較高而選擇不吃牛肉。
而展中顯示台灣人消費最多的是豬肉,也讓我聯想到了當年豬瘟全球大流行時大家都非常緊張的畫面,不過這就屬於題外了。
接著映入眼簾的即是這些肉品的生態足跡及台灣的肉品國內供給量,顯示著我們對肉品的消費其實越來越大,這是值得注意的部分。
展區的最後也寫下了「 蔬食也能大富大貴」,跟現在許多人的理念算是類似,我們也能看到許多例如新豬肉等產品出現在市面上就是一個例子。
接下來是澱粉區,也同樣介紹了各類澱粉與他們的產地,跟肉品區的陳列大致相同。
《看不見的年夜飯》
這區主要著重在與各種食材與環境的關係,例如海洋中的塑膠微粒與魚類的生態環境,這樣喜歡吃魚的我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而展區中的海廢餐桌就是在訴說著這一主題,作品以海鮮辦桌的方式呈現,但是卻不是以豐盛鮮美的海產放上餐桌,而是以淨灘時所見到的海洋廢棄物所做呈現,也是在提醒我們,如果不做好海洋永續,到時候可能年夜飯就是充滿著廢棄物微粒與雜質的廢物了,也算是對觀展人希望可以引起共鳴並且思考的部分。
今天我們丟的,明天我們吃的-是展區中的一句話。
接著就是講到最為常見的食物浪費問題,我們在年節文化中為了使場面澎湃華麗而使用了過多的食材與裝飾,在當中也產生了不少浪費,這是一個已經發生很久並且值得思考的問題,是不是應該去考量宴會的人數及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去調整菜色,讓盤子上的菜餚都能淨空,把浪廢降到最低?
展區的最後則是提供了如何成為惜食達人的相關建議,包括:吃在地,吃當季、計畫性購買、冰箱管理及全食物利用。
對我來說是一個相當值得看得展覽,因為自己本身也有在做菜,同時期許我自己在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時,也能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才能讓食材一直乾淨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