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生命與圓的3.14
分享 | 瀏覽數: 272

生命與圓的3.14

Author: 黃文伶, 2022年01月23日 16時50分

評論的展演: 世紀當代舞團《三點一四》首演 《超距:如果大海知道》、《帶著缺角的三點儀式》

     《世紀當代舞團》「三點一四」演出總長為70分鐘,分為上半場莫天昀的《超距:如果大海知道》與下半場燕樹豪的《帶著缺角的三點儀式》。編舞者把圓的元素發展各種形式與肢體樣貌,「圓」分別在舞作裡代表的符號、意義為何?當中肢體是如何詮釋?舞臺呈現又象徵著什麼?

     《超距:如果大海知道》編舞者莫天昀以三位舞者圓弧肢體元素,周而復始的動作、舞台及音樂的表現,傳達出海洋環境生態的情境-海洋環境的汙染、生態體系的食物鏈、大自然的規律,萬物是如何於受困中逃脫?在掙扎與競爭下存活?而人們的生活不也亦是如此,在充滿競爭力的環境下,適著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規則中,尋找自身落腳之處。

      舞者衣服材質為泡泡塑料剪裁而成,舞作中舞者像是被衣服束縛著,也許是海洋裡的垃圾或被其他生物正在獵捕著,其掙扎、撕破、躲避、受困在內。運用舞臺的空間,將彈性絲線高掛在舞臺上方,並連接綁在其一女舞者的頭上,彷彿象徵海洋中的汙染物,被阻礙、限制住活動範圍,在被規範的界限中生存。纏滿交錯彈性絲線的板子上,另一位舞者被彈性絲線糾纏,他試圖擺脫被纏住的腳,充滿掙扎及相互拉扯的肢體,最終逃脫出來。此時出現海浪的聲音,其肢體有如海浪般規律的舞動著,爾後他筆直身體並來回在地上滾動,碰到躲在泡泡塑料衣服內的另一舞者,像是海浪波及到受困在沙灘上的生物。

      連接女舞者頭上的彈性絲線,隨著步伐舞動,產生飄浮、螺旋感畫面,布景、道具及服裝設計上的巧思,身為觀眾的筆者覺得相當特別有趣、充滿新鮮感。舞作中肢體呈現許多恐懼、掙扎、擺脫的姿態,在海洋的生態中,萬物面臨的問題,正是我們值得去延伸思考的議題。

      下半場《帶著缺角的三點儀式》編舞者燕樹豪透過四位舞者動作的編排與舞臺的設計,一樣圍繞在圓的主題及元素進行。一開始運用燈光的投影,投射出有缺陷的圓形,從天幕到舞臺地板再到大型的圓形平衡板上,與舞作的名稱呼應著,吸引觀眾的目光與焦點。作品運用平衡板像是蹺蹺板一樣,可以搖晃、擺動。一位舞者站在傾斜的平衡板上,害怕、恐懼的肢體表現,深怕踏出圓形的界線外,有如恐懼在限有的範圍中出界。其他舞者逐漸加入,一起尋找道具與彼此之間的平衡及相互關係。筆者觀看時不經好奇,期待舞作下一步會如何發展與運用平衡板。

      後半段舞者無聲的講話,唯獨一位舞者是摀住嘴巴,含糊地講話發出聲音。從舞臺上方落下一條繩索,繩索上掛著一支銀湯匙,一舞者爬上平衡  板,伸手拿起銀湯匙含在嘴巴中,並將繩索從左下舞臺向右上舞臺的方向來回拋動。其他舞者則在下方想抓住繩索或躲避它,並重複著相同的舞步。像是表達自身的渴望,爭取著眼前的希望(銀湯匙)之象徵,彷彿表達想掙脫出圓的規律循環、逃脫圓的界線之外。有如人在規律、一成不變生活,看見了改變的機會,並奮力地想抓住它。

      舞作尾聲,一位舞者獨自平衡、站在平衡板上,沒有任何人的輔助,爾後舞臺上方降下裝著各種不同生活物品的包裹,並且說了一句話:「我想要過正常的生活」。感覺他在宣告世界,成功地在一成不變、規律中找到了出口。此時氣氛逐漸轉變成歡樂、愉悅,舞者們也開始與觀眾互動、對話,詢問觀眾平衡板上可以同時平衡多少人。感覺舞者已經回歸其身份,帶動現場的氣氛,以搞笑、輕鬆的方式呈現,讓觀眾有參與感,更貼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歡樂且具獨特的風格。

      對生命中的陰晴圓缺,生活遭遇的人、事、物的情感,轉化成肢體語彙,不同的編舞者卻有不一樣的呈現方式、手法與議題。從不同的角度,表達對圓詮釋與符號運用。圓是一個圓滿的象徵,生命的循環,像是人會有生、老、病、死,每天都在發生著。筆者覺得生活也像圓一樣,周而復始的過每一天。人們是否在規律、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找到喘息的機會?或是感到安逸?也許可以在這規律中找尋驚喜、歡樂或發覺不一樣的人、事、物,讓生活變得更精彩豐富。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