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不甘願的氣力
分享 | 瀏覽數: 2997

不甘願的氣力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譽仁, 2022年02月28日 23時51分

評論的展演: 現此時的氣力:王毓淞個展|非常廟藝文空間

「現此時的氣力-王毓淞個展」展場一隅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2.2.26「現此時的氣力-王毓淞個展」展場一隅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2.2.26

王毓淞的個展『現此時的氣力』,標題讓人很快想到某個藥酒飲料的廣告詞,甚至不會注意到原詞已被改編。展覽標題將原本的Bîn-ná-chài ê khùi-la̍i(明天的氣力)改成Hiā-chhú-sî ê khùi-la̍i(現此時的氣力),因而對照地逸逃了代工經濟對於工時的規劃與管制--不過這當然只是暫時的,如果是永遠脫離這樣的現實,那麼錢要從哪來呢?

王毓淞的作品往往蘊藏對於現實的困境意識,他以自己的想像與其共舞,並小心翼翼地安插抗拒。他從自己的成長經驗出發,台灣島在過去的代工盛況與經濟奇蹟,對他而言既是神話也是童話。當時投入這種經濟體系的除了加工區與中小企業,也包括了家庭。許多家庭都會向工廠批進各種零件,如聖誕飾品等,在家組合成簡單的成品後,再送回小工廠論件計酬。大人藉此補貼家用,小孩則是用它來構築想像。這些飾品在市面上賣出後,就在聖誕節妝點於各家各戶與街上,讓這些塑膠製品填充歡樂聖誕的氣氛。用自己的手滿足自己的想像,作品「聖誕節的山谷」即以這些飾品來想像小矮人們居住的童話世界。

王毓淞 寄給童年的明信片/聖誕節前的山谷 布面繪畫 91x116.5 2016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2.3.2


他的作品中的事物描繪精細,但是在一些部位有著膨大的增生或變形,藝術家也將這些特徵發揮成另一種獨特而巧妙的風格。這些變形的事物像是代工飾品,因為經過各種人的手而獨自發展成與原件標準不一的形狀。這些代工品成本低廉,代工的收入低微,但是讓藝術家在意的是更為重要的事:小孩對聖誕禮物的期待是真的,每個家庭一起做工的情感是真的,一樣真實的是在共同的現實裡埋頭苦幹的人們。

真是不幸,一切就跟那個藥酒飲料的廣告內容一樣!只是藝術家也以隱晦的方式告訴你,在這樣的從屬結構裡,沒意外的話,我們都是群沒有辦法掌握自己未來的人。而他之所以不願直言,也是因為單純想要在其中養家活口、出人頭地的願望與情感同樣也是真的。他的童話世界像是個應許之地,裡面充滿著世俗願望與快樂想像的實現。要在這樣的現實裡生存、出頭天,需要的是金錢與運氣,而這裡就有開運的蟾蜍,其中有種獨特的庸俗趣味,但在某個程度上也是為了避開傷害我們的情感而生。

他的作品也有許多關於家庭以及他的生平故事,也以同樣迂迴的方式來表現。他提到小時候抱在懷裡的玩具熊,並且在展場展出兩隻坐在學校課椅上,用泡泡布縫起來的小熊。原來的熊也是代工出品的廉價玩具嗎?不管如何,他的感情也是真的,他將這個玩具熊當成觸媒去表達對家庭的感性認識。在其中一件作品裡,一對黑熊爸媽帶著小孩坐在樹上,遙望著遠方的大霸尖山。他們在看什麼呢?

另一件作品除了大霸尖山外,左下角的坡地上還畫了飛機的殘骸。藝術家在導覽時表示祖父輩裡曾經有人被徵召為飛行員,參加了戰爭,最後沒有回來。我聽了以後,回看那件作品,裡面的大霸尖山忽然像是某種方尖碑一樣,彷彿這件作品是以想像的方式,讓族人的靈魂能夠回家。再回頭看前面那張台灣黑熊家庭的作品,當牠們看著大霸尖山時,他們像是「回到」這裡,想著家族過去的事。

王毓淞 在山頂講一個故事 布面繪畫 160x130 2022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2.3.2

這是少數可以從作品中得知藝術家個人故事的例子,在大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風格分析。作品風格與題材的靈感有些來自藝術,有些來自藝術家的日常生活。這些都很重要,也都是真的,但你總是可以從一些小細節裡,察覺到有些思緒存在於風格與題材之下。不過,藝術家既然已經構築出色的童話世界,為什麼又要擾動它呢?是什麼讓家族在戰爭時期的遭遇與代工廠連在一起呢?

在一件錄像作品中,藝術家身穿一件用垃圾袋做成的舞獅裝,在萬華龍山寺前跳舞獅,後來在警衛出來干涉後才離開去別的地方繼續表演。據他所述,他這麼做是因為他希望在廟前生活的遊民也能像其他人一樣用自己的方式酬謝神明。我覺得驅使藝術家這些作為的背後都是一種特有的樸素情緒,台語稱為M̄-kam-goān(不甘願)。不甘願是種面對自身與他人悲劇的勇氣,裡面包含了一種捨不得、心疼,也就是M̄-kam(不甘),因而比起M̄-goān(不願)或是「見義勇為」更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情感。

我覺得這種M̄-kam-goān ê khùi-la̍i(不甘願的氣力)一直存在王毓淞的創作裡。他從來就不是在藝術圈裡高調政治主張的藝術家,然而當他回顧自身與家族時,卻總能夠連結到許多與我們共有的情感結構與歷史。

這是難得的表現,因為少有藝術家能夠玩兩次以上家庭梗。當他將自己的感受與生活外推到這些共有的心性結構時,儘管時而屈服、時而卑屈,有時甚至欲仙欲死,但是他也發掘出這個島上根深蒂固、存在於俗民之中的義勇與自主之心。這像是他的作品出現根莖粗壯的野花,儘管生於惡地之中,常常隨頗逐流,但說到底誰也無法真正把它ah-lo̍h-té(壓落底)—不過當你問起這些野花時,或許他會告訴你這是他某天在哪裡看到的野花。

王毓淞 說故事時間 布面繪畫 91x72.5 2021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2.3.2

文章修訂紀錄:

2022.3.2:新增三張作品照片與作品資訊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