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男言之隱》抽絲剝繭的真心與愛的本質
分享 | 瀏覽數: 145

《男言之隱》抽絲剝繭的真心與愛的本質

Author: 吳紫玄, 2022年03月12日 22時16分

評論的展演:《男言之隱》

演出單位:故事工廠

時間:2019/09/28  19: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作者:吳紫玄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跨領域碩士班

 

此齣舞臺劇於2015首演,因為受到熱烈迴響而在2016、2017、2019三度加演。

本劇的主要核心角色圍繞著女主角,出演女主角的女演員則有楊千霈和蔡燦得,首演為楊千霈的版本,而筆者所觀看的是今年第三度加演的蔡燦得版本。

 

《男言之隱》顧名思義就是與「男人的心聲」有關, 相信很多女性一定都有過一個想法「想知道男人腦袋在想什麼?」。

而這整齣戲的故事主要就是圍繞在「女主角擁有可以聽見男人心聲的特異功能」,這個特異功能讓她迎來了職場的風光、情感的主導;但這個能力卻變成了她打滾於職場和操弄感情的手段,直到意外失去能力後,一切都需重新歸零,並且真正的開始學習傾聽;從此不用能力傾聽,而是用自己的心;傾聽他人也傾聽自己。

 

劇目文宣中提及:「根據統計得到的結果,女人平均每天講「兩萬」個字;善於敘述生活中的細節。男人平均每天講「七千」個字;在工作場合就已經說了「五千」個字,留給自己生活和討論自己心情的大概只剩「兩千」字,是女人的十分之一。」可以明顯比較出男人和女人在字句間的明顯差異,所以常常會有男人顯得比較沈默寡言的傾象。

 

雖然男性在表達上的字句比女性還少,但是,多半男人也不是沒有心裡話,只是選擇不說⋯⋯但並非只有男人這樣,其實女人也一樣。

在日常之中,很多時候的交流也許為了省事、怕麻煩、怕傷到對方,我們會選擇戴上社會化的社交面具,許多話會經過大量的修飾⋯⋯或者直接選擇沈默。

 

上文提及,女主角因為能夠聽見男人「心聲」而職場、情場得意,這樣的特殊能力成為了一種存活於社會體系之下往上攀爬的一種手段;殊不知,社會化或者現實、勢力底下的種種手段,也隱藏著過往的瘡疤和脆弱。因為當時的單純、癡傻而曾經受過的傷害,造成了深刻的「自卑」⋯⋯掙扎之餘,加深了自己必定要翻轉的決心,卻也讓自己種下了某種自以為「自愛」的執念。

 

自卑?自私?自愛?

「自私」與「自愛」只有一線之隔,自私往往投射出的是一個人的自卑,因為自卑,所以決定披上自私的保護色。

得到能力後,使用這樣的手段保護自己似乎看似很「自愛」,但事實上卻是一種「自卑」衍生出來的「自私」;但真正的「自愛」需要的並不是手段,而是真誠,藉由真心的傾聽換來理解,再藉由理解引發真正發自內心的珍惜。

比起傾聽、了解對方之餘,需要先學會傾聽自己、了解自己⋯⋯就像常聽人說的:「愛別人之前,需要先學會愛自己。」

 

其實我過去活得很虛偽,活在比較之中;
我很害怕別人有的我沒有,我很害怕別人不喜歡我

以上是劇中女主角部分的台詞,相信人都一定有自己脆弱的一面。

可以看出,女主角在尚未獲得能力前,是個沒自信的人,受到感情被第三者介入的創傷後顯得更加自卑;當能力出現後,得到了強力工具的她,直接讓「自卑」往「自私」連結。

 

你喜歡到處留情,身邊女生來來去去⋯⋯這點你我都心知肚明。
但我要你想清楚,這六年多來,你的工作起起伏伏⋯⋯
是誰一直陪在你身邊沒走?是我。
是誰二話不說拿錢出來幫你完成夢想?是我。
我知道錢不能代表一切,但那些錢和這六年的青春就是我的一切!」

以上是女配角的台詞,詞句非常寫實,因為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這樣的現象也依然常見。

其實,女配角就是當年讓女主角感情受創的第三者;但上述的台詞卻可以得知,女配角看似「自信」,但在「真正想得到」的情感面前卻是「卑微」的。

 

我們花了許多時間想了解別的男人,卻從沒有好好聆聽過自己的父親。

愛有很多種,不只有愛情才是愛——父愛也是一種愛,更加純粹的愛。

談論了那麼多關於男女間的情愛,我們卻忽略了身邊還有其他的愛,還有其他人站在背後支持著我們。

 

或許失去反而是一種獲得;失去了外力的感官刺激,反而得以回歸自我的本質,回歸於那顆真心。

女主角失去能力後慢慢適應起需要每天去面對的「真實」,並且在日常中磨練真實型態下的傾聽與溝通。在磨練之下,然後我們懂得分辨何謂「真心」;放下的同時也擁有更多嶄新的可能,當我們學會傾聽、學會相信,對於生命之中更大的接納⋯⋯更多的可能性也將會隨之而來。

 

每個人手掌裡都有一顆心,手交給你,心也交給你了。

這段台詞是整齣劇中筆者最喜歡的;在不斷的療癒和學習當中,女主角學會傾聽自己的「真心」,並且找到自己的「知音」。

全劇在男女主角解開誤會並且心意互通後結束了,除了我們熟悉的感情題材以外,整部戲也圍繞著「尋找自我認知」和「答案」。

 

整個故事的題材其實是非常大眾通俗的,有些評論者會覺得不夠深度,並且老梗。但以筆者觀賞完的角度來說,在大眾通俗之餘,整齣戲是很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相信裡面的各種煩惱大多數的人都曾經有過,所以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雖然通俗,但還是有想要表達的一個主要意象,筆者認為那個意象是在探討「愛的本質」和「自我的摸索認知」——比起猜忌和心機,真誠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在劇場中,每個人的共鳴角度都不同,但主要傳達的理念會盡力引起大眾的共鳴。劇場也特別有種魔力,除了看舞台上正在進行的戲,台下觀眾的反應也是正在上演的一部戲。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