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永晴之許》觀後感
分享 | 瀏覽數: 289

《永晴之許》觀後感

Author: 王貝貝, 2022年08月21日 17時47分

評論的展演: 《永晴之許》

評論的展演:桑布伊X林桂如X陳彥斌Fangas NayawX董怡芬《永晴之許》

王循函〈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地點: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

時間:2022-08-19

 

2022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於8月起舉行一系列開幕季演出,演出大多以共製或跨界之邀演形式,集結當今表演藝術中備受矚目的藝術家,為此開幕季量身打造全新的表演。本次觀賞的演出為――桑布伊X林桂如X陳彥斌Fangas NayawX董怡芬《永晴之許》,桑布伊曾獲三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獎及兩屆年度最佳專輯獎,過去也多次和雲門舞集與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進行跨界演出,本次他將過去膾炙人口的歌曲《Dalan 路》與渾厚的嗓音為整場演出畫龍點睛;林桂如的音樂創作型態多元,本次主要以擊樂為主軸,擊樂與桑布伊的聲音互相襯托,時而交換主角位置,時而退居二線;董怡芬的舞蹈編創常進行許多跨界展演,本次的舞台設計成斜坡,透過舞者的移動路線,斜坡好似一個生命的輪轉,從動物一般的移動慢慢轉化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綜觀整場演出架構,如同藝術起源之一的學說――巫術說,原始人類為更加了解萬物的起源、人與物進行更深層的溝通,透過儀式的方式進行,具模仿性與創造性的特質。而本次演出也呈現出了此學說的特性,舞者的動作運用了重複的精神,在重複之中逐漸產生了儀式性,而桑布伊的聲音成為了舞者跳動的歌詞,擊樂加重的舞者的節奏。本次表演為跨界形式的展演,以現代舞、當代擊樂、卑南古調等元素出發,並結合科技投影的布景,雖有許多呈現的主角,仍不失去彼此發揮的時刻。

而此跨界手法對觀眾而言實為重要的引力,一場演出可看到豐富的表演藝術元素蘊藏期間,並藉此觀賞到可能較少涉略的領域,雖表演者來自各處,透過有效率的工作方法,與團隊中適當介入的導演角色(甚至可以將導演的角色剔除),可看見跨界的手法將會成為未來展演的重要趨勢;另外在表演主題的設定方面,本土化、在地化實為近年台灣重要政策之一,如同魏德聖導演曾提及:「越在地,越國際。」透過表演藝術的媒介,使民眾更加了解台灣的多元文化,是未來具有前瞻性的重點工作,本次的展演即體現了此重要目標。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