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垢舞蹈劇場《觀》觀後感
Author: 王貝貝, 2022年08月21日 19時40分
評論的展演: 《觀》
評論的展演:無垢舞蹈劇場《觀》
王循函〈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地點:國家戲劇院
時間:2022-08-20
《觀》再次首演於國家戲劇院,2009年第一次跟觀眾見面,13年後回到同一個劇場再次進行演出,舞者雖有更動,編舞家林麗珍的初心仍然不變,當年歷經9年的創作期才誕生出此作品,13年之間巡演於國內外,獲得無數好評。透過與土地的對話、與自我的對話,林麗珍以鷹族的寓言融入《觀》,成為貫穿整部舞作的故事,一開始以寧靜、沉緩的序曲,舞者們好似儀式般慢慢的將觀眾帶入無垢舞蹈劇場的特殊儀式舞蹈美學之中,舞者以蹲姿,漫步帶有節奏,步伐的移動帶出整體舞台設計的架構,如同無盡的河流與山川,以布呈現出大自然浩瀚的意象。
鷹族中的Samo與白衣神鳥的相遇,造成了極大的紛爭,也隱喻了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挑戰,疫情肆虐仍未平息、戰火仍在持續,因著人類的貪婪,出現了許多紛爭,特別選在2022年重新搬演《觀》,以儀式般、宗教般的舞蹈語彙,期望帶給當今世代躁動的靈魂,一個寧靜的片刻,安歇的念頭。鷹族強烈的肢體,搭配重擊的鼓聲,以及特殊的彩妝設計與頭上的羽毛,好似社會當
中強悍、不可忽視的聲音,在在佔據的人們的內心;反之,白衣神鳥如同社會中寧靜而神聖的力量,雖如同空氣一般,不注意即忽視了它的存在,卻是人類獲得平靜的重要關鍵。
三條布分別橫向放置於舞台上、中、下的位置,如同三條江河,生命的活水,不停輪轉期間,舞者緩慢、沉靜地來回穿梭著,偶爾手持著如同稻穀的物品,時而隨著音樂的節奏拍打地面。白衣神鳥的後面跟著一位侍從,手持樹木枝葉,如同台灣廟會祭典中的涼傘,象徵生生不息、源源不絕的意象。舞作這些符號,在在呈現出編舞家林麗珍對於土地的關懷,以及期望帶給觀眾希望的力量其實並不在遠方,而是觸手可得的東西。
如同哲學家黑格爾曾說:「美是理性的感性顯現。」無垢舞蹈劇場的美,透過時間的推進,仍然存有編舞家渴慕與大自然對話的契機,也帶給當今世代的人們一記當頭棒喝,如果藝術的最終目標是為追尋真、善、美,我想林麗珍老師已經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