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交錯下的喘息空間
Author: WingUe Tsang, 2022年12月11日 22時49分
評論的展演: 《散步日常》張婷雅個展
前言: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們在街道上用急促的腳步生活。而在自然中漫步,大自然的景色,終於不再被高樓遮擋,我們通過每一個脚步,每一個呼吸,一點點將煩惱推離自己,就如同一個烏托邦一樣。而張婷雅於《散步日常》的個展中,所展現的作品,用盆栽作爲主題,將現實的繁忙和自然山水相隔又融合在一起,在空間的交錯下,創造一個屬於藝術家心中的烏托邦,一個可以在現實中抽離的喘息空間。
展覽資料:
地點:臺北市紫藤廬 / 臺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3段16巷1號
展覽時間:2022/10/29~2022/12/04
參觀時間:2022年11月12日
主題:《散步日常》張婷雅個展
展覽内容:
展覽以張婷雅的水印木刻作品為主要展出,共18件作品。
張婷雅於2014起,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兼任講師。在2010年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2010台北美術獎」中獲得優選、2018年入選「中華民國第十八屆版畫雙年展」。也曾於2019年在臺北二空間舉辦「物外」(雙個展)。[i]
藝術家將自然山水和城市常見的物品,例如樓梯、風鈴等,融入至畫布這一個空間中。又以島嶼、容器作爲邊界,製造出空間的交錯感。在作品中建構一個虛與實之間的桃花源,一個可以讓人放鬆、回顧自我的桃花源。
展覽特色:
展覽場地選址:紫藤廬,位於臺北鬧市中的一隅。倘若我走在路上匆忙地趕路,我可能未必能發現在這座城市中居然有這樣一個有趣的角落。就像《散步日常》這個主題一樣,假如不曾慢下脚步,又怎樣可以發現身邊的細節,又怎樣可以走進那個心安之處?
展覽的空間不算大,只有一個展廳,進去後一覽無遺。展廳的設計,以藤木的裝飾為主,帶有一種溫馨輕鬆的感覺。很特別的一點是,展覽和一旁的咖啡廳只有一牆之隔,而中間還打開了一個窗戶。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這個展覽和咖啡廳將藝術家的作品,投映到現實之中。咖啡廳裏人來人往就像是城市的生活,而擺放著作品的展覽則是一個無人桃花源,兩者交錯下,就像藝術家所展現的作品一樣。
作品簡介:
在參觀完展覽之後,我覺得「悠悠」這幅作品最能代表《散步日常》這個展覽。這幅作品很直觀的感受到藝術家利用盆栽作爲主體,從盆栽上展示出她的世界。而這幅作品在草地上刻畫了遊樂場常見的摩天輪、噴水池等常見的設施。
我想人們總是回顧童年,是因爲童年時,我們並沒有那麽多的煩惱,總是無憂無慮的,甚至現在不少遊樂場都是為成人而設計,就是爲了讓人可以放下現實的重擔,做回一次沒有煩惱的孩童。同時小時候的時光總是緩慢的,像作品的名字「悠悠」一樣。我想假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桃花源或烏托邦的話,自由快樂的童年便是它最好的入口。
而「島嶼」這幅畫,則是利用了屏風作爲素材來進行創作。我在《創藝多腦河》的節目中,看到藝術家提及到自己有參考日本的作品。而在現場的我也聯想到了想到日本版畫作品,比如浮世繪。因爲版畫的特點就是空間感較弱,但日本版畫卻很好的利用物件的特性去構造出立體感以及空間感。藝術家進一步探討日常生活和大自然的串聯。屏風也是日本版畫常見的元素。藝術家在畫中的屏風上畫上假山,營造出山直立於平地上的立體感,讓畫作充滿空間感,讓現實以及自然這兩個空間的交錯感更强烈。
感想心得:
我在《創藝多腦河》的訪談中看到,當中主持人提及木刻版畫的問題,「為什麼會選擇這個(水印木刻)這個題材呢?」這也許就是大眾對木刻版畫的疑問。而藝術家提出,木刻版畫的效果是沒有辦法用其他方法取替的,比如自然的木紋,刻板的硬邊。需要通過一次次的上色,才能夠展現出顔色的淺淡。我想這就是水印木刻無法被取替的原因。
藝術家在作品中,常常用到自然的景物作為主題,而木刻板自然的木紋,更可以突出這種自然的感覺,讓作品多了一份來自大自然的生命力。加上藝術家對顏色的深淺層次的運用,構圖的設計,即使作品常以黑白為主題,也不會失去生動感。
評價:
整個展覽讓人有一種很平和舒服的感覺,通過畫作能感受到水印木刻的魅力。而現場的作品均無在一旁貼上作品的名稱,藝術家也許並不希望用文字將自己的作品裝上框架。假如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種桃花源的樣貌,那麼我也覺得不該被名稱而困住。但雖如此,對於一般大衆來説,作品的說明卡片有助於理解作品,所以我認爲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一點。
總結:
在《創藝多腦河》的節目中,藝術家提到版畫特色是方便複製,但她的作品都僅有一幅。她選擇了慢工出細活的態度去完成一件作品。正因藝術家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才能夠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到了時間的流動、生活細微的觀察。
我們不妨放輕脚步,在鬧市中尋找那個寧靜的角落,讓散步變成日常,找到一個可以放鬆的空間。
[i] 藝術家簡介https://sissyleelee1.wixsite.com/agallery/blank-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