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 》簡評、觀後感
Author: 蔡昱廷, 2023年01月07日 01時24分
評論的展演: 《主題樂園幻想工程挑戰賽》
展覽以主題樂園作為出發,所有作品都帶有一種娛樂性以及遊樂設施特有的童趣感。
進入展場的第一件作品,做為整個展的引線,作品《雙生纏結4(第四劇院)》將展場化為劇院,以兩個觀看席、一齣演出及兩個圓洞式觀景窗的空間形式,將兩位觀眾分別帶入兩則互相聯繫的影像。兩顆球體在內部投影影像,並以紅地毯來表現劇院特有的典雅感。
劇院這個形象藉由劇場演員作為主角詮釋演出,在整部作品中以歌唱以及口敘故事的方式呈現,雙生的概念也是作品的特點,持續的出現,不論是在圖像、內容又或是表達上交錯,在性別方面,以維多利亞時期女扮男裝的劇場演員海蒂.金(Hetty King)及維斯塔.緹莉(Vesta Tilley)作為主角,以當下就的演員演譯過去的角色,以及演員與藝術家的關係 產生一種朦朧的狀態。
在作品形式上,球體表現出多種可能性,是眼球,同時也是海灘球,也是多種畫面形象上的表現。
觀看作品上,不論在內容或是影像上都以蒙太奇手法呈現,不同段破碎故事穿插但同時往同一方向邁進完整敘事,展開一種不同脈絡下的多重性,並且相互聯繫,並存共進,觀眾在看著作品的同時,作品也在看著觀眾,兩顆球體的運用巧妙,作為眼球表現出主角的異色瞳貫穿整部作品,也解釋了作者兩個觀看席的形式,做為不同眼球的眼界、觀看視角的差異,並帶入作品中的一段 異色瞳似乎是因為身體裡帶有另外不同的細胞,就像主角未曾出世的兄弟姐妹,從他的身體裡去觀察這個世界,作品具娛樂性的外表下內容卻極具深意,獨有的交錯式敘事也讓人嘆為觀止。
接著前部分展區《腹語術士》、《裝備秀》、《人偶》三件與政治人物相關的錄像作品。
前兩部作品為張紋瑄之作品,《腹語術士》以及《裝備秀》皆以歷史及政治人物出發,前者以腹語術重新講述歷史上之演說,展示聲音傳達之力量感與真實。
後者蒐集歷史上影像紀錄,並分析其中影像拍攝教學,並在藉由藝術家以講師身分講述影像之影響力。考驗藝術家的敘述能力。
《人偶》以一種荒誕滑稽的手法復活近代具影響力之革命性政治人物,切.格瓦拉、鄧小平、芙烈達.卡蘿及史達林。並以幽默的對話表現被商品化後的現象與藝術家獨特的復活想像,與現實角色形象呈現截然不同的巨大反差,共產主義的各類領導者及關係人轉化成資本主義下的商品,無法脫離控制,無法革命的無力感,及其永恆的型態所產生的諷刺感、另類黑色幽默以及逗趣的影像,深具趣味。
接著後半部分,埃里卡.貝克曼《上框》以建築工地做為大型遊戲場,彈珠台產生一種虛實的錯位,想像現實作為遊戲場的可能。《轉換中心》以工人的身體演出表現並回應現地之體制與意識形態《中斷》則表現當我們身處於被建構的虛擬遊戲體系中該如何去切換現實與虛擬之身分。
在接著的通道中作品何采柔《幕後的》,以玻璃中人的模糊影像,帶給觀者一種想要去探其中的衝動以及平面與空間的錯亂。
在大展廳中,張允菡《你是否曾夢見這樣的地方》以及《美國夢》,對於美好的未來提出疑問,二件作品以一個裝置性的木屋呈現,表現出幻想與真實之間的差距,就如同追尋美國夢的不真實,形塑出的真實是否為真。
整體而言,展覽就像是一個大型的遊藝場形象包裝下而成,是完整且具有關聯性的各類作品,從各個不同的面向去表現外表與真實的差異,大部分為錄像式作品,適合細細品味其中寓意深意,若是略過而或是短暫停留,只能看見其中表面的精美虛像從而導致誤解,在包裝精美的外表下藏著的似真非真,往往是完全不同的意識,就像真實世界精美包裝下的、不論是言語標題又或是廣告,真實常常是完全相反的意識,什麼是被刻意製造的,其中界線也逐漸變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