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媒材界線.轉生無限可能|《超越實驗5VOLUME UP》觀後感
Author: 陳宜, 2023年01月08日 14時57分
評論的展演: 超越實驗5VOLUME UP
策展人|張徐展ZHANG XU ZHAN、陳湘汶CHEN HSIANG WEN
展期|2022.12.10~2023.01.08
地點|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關於超越實驗
何謂實驗?何謂超越?
超越實驗是一個以動畫藝術創作者為主角的放映展演平台,今年為第五屆,以「Volume Up」為主題,邀請多位國內外年輕動畫藝術家/導演參與,包含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動畫藝術作品。而展演取名為超越實驗,起源於2014年起,他們致力於在實驗動畫脈絡中與當代視覺藝術間扮演融合交錯的橋樑,融合各不同跨領域的藝術家/導演,將各類型動畫作品聚集,呈現『動畫』一詞於不同領域創作者手上,能夠如何混合各式媒介與影像語言,跳脫傳統敘事框架與媒介,相互交叉激盪、發展嶄新樣貌與未知的無限可能?
關於動畫,除了探究其運鏡、場景描繪方式、迷人的故事編排、引人入勝的轉折起伏、角色間令人回味無窮的互動情愫之外,它本身還可以從什麼角度去探究呢?我嘗試瞭解超越現實位於「正統動畫」與「實驗動畫」光譜兩極端的定位,過程中閱讀到一篇有趣的文章<我所知道關於動畫的事:實驗動畫>,其中提到一位導演Norman McLaren曾提及一段話「動畫的藝術不是那些會動的畫作,而是被畫出來的動態之美。」我便理解。過往我們多半環繞於正統動畫的世界中,那些所謂較易被世人所接受與理解的主要媒體與表達形式,它們多具有完整的敘事性、連貫性、統一的風格與固定的角色型態、對話機能;而實驗動畫恰恰相反,它多數使用了不具有特定認得的具體形態,例如物件、形狀、光影、顏色來表現動態的藝術,用最純粹的方式呈現作品被細細刻畫出來的「動態之美」,因此它未必存在既定的故事連續性、主要角色,它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繹時間流動,最後還有令我最為驚喜的相異點:Presence of the Artist,觀賞實驗動畫作品時,我們能夠更強烈地意識到作者的存在,我們會先是閱讀作者背景、作品名稱與概念,並有意識地感受著藝術家背後想傳達的想法,不同於觀賞正統動畫。
而超越實驗帶給我的感受,像是打破正統與實驗動畫的疆界,將兩者融合;抑或是跳脫於兩者之外的第三種類別動畫,展區作品多半掙脫傳統敘事框架與表現媒介,又略不同於實驗動畫的抽象不易理解,如同擺盪於正統與實驗動畫兩極端光譜間。我將於後段深入分享兩項本展區動畫作品。
再來除是夢中逢
Somewhere only we know
2020-2022錄像/動畫裝置
走進這項作品,看見一幅日曆立於展場一隅,兩公尺遠處投影機將動畫影像投影於其上,這兩物件之間地面放置著紅磚與細碎的砂石,像是被咀嚼過的悲傷,細小、平靜而深刻。
日曆上撥放著片段的錄製影像,一個令人似懂非懂的形體正與一位小男孩對話,背景像是一處老宅,對話很平淡自然,卻也帶給人一種毫無頭緒的錯亂感,穿插著文字敘述。接著變換到了動畫影像,一位小男孩於更上方行走、躺、臥、蜷縮……與一不知名物體飛行……像是劃破傷悲找到癒合的一帖藥劑,與其飛往悲傷的盡頭。
策展人姚子皓,北藝大新媒系學生、平面設計師兼攝影師。這項作品為紀念於莫拉克颱風造成的風災中離開他們的奶奶。此作品作為一種道別,以及對於阿嬤的緬懷。並將對阿嬤思念的種種情懷,以動畫調和實拍影像,將其投影於日常物件上來呈現。
我很喜歡這項作品,雖使用非傳統的敘事方式,錯亂的影像卻敘述著深刻的情感轉折,將虛實(投影/細碎砂石、錄製影像/動畫、模糊記憶/現實)自然融合,作者將我帶進了他的世界、他的悲傷,最後帶著我一同飛翔;這項作品並不是對我訴說,主角並不是我,而是作者自己與他的緬懷對象,而我也參與其中,以旁觀者的角色、以陪伴者的角色。
圖片來源/ 超越實驗5導覽手冊
我在來的路上,遇到了狗與石頭。
Dog and Stone/ 2021
2’52”
「日復一日地往前走、往前走、再往前走,我們將會在半路上遇到什麼?最終又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個逐格動畫以通勤路上所見所想,比喻對於死亡的未知與恐懼。動畫以半抽象、高飽和色塊形式呈現,結合微弱的通勤路上車流聲及迷幻音效,以半抽象方式描繪通勤路上的所見所想,呼應其作品名稱「我在來的路上,遇到了狗與石頭。」,彷彿在問你,你呢?你在路上遇見了什麼?是否也曾在通勤中反覆感知著什麼,卻不曾得到答案,而是越陷越深、越陷越迷離,最終淡忘,甚或是記憶殘影在潛意識不停徘徊。
策展人鄭容安,於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研究所的就讀期間,開始跨域進行實驗影像創作。動畫作品多結合逐格動畫與實拍影像。而這項作品主要以作者面對死亡的焦慮作為創作靈感,將其每天在通勤中反覆感知到的記憶殘影,通過影像紀錄下來。殘影在此代表著那些關於死亡模糊而難以忘卻的回憶。
當我第一次觀作品的時候,其實是將通勤與死亡這倆概念分開感受的,一開始並不能理解這兩者間的關聯性,細看了作者對動畫作品的描述後,再重看一次作品,體會到了不同層次的感受。在移動的視角下,所有東西都像是石頭一樣一動也不動的感覺,彷彿在說明自己在前進、在成長、在老去,但我們無法改變的是自身以外的所有萬物,包括流動的時間與所有身旁事物。我們日復一日地往前,日復一日的感受活著,卻對未來的一切毫無頭緒,對於未來我們可以掌控,卻也無法掌控,只能往前、再往前、最終死亡。我想,作者想透過日復一日的通勤,表達當人與死亡相望時,內心所反映的強烈卻空虛的恐懼與焦慮感。
圖片來源/ 超越實驗5導覽手冊
結語
於如今被數位媒體淹沒的世代,創作工具越加普及,影像呈現的方式越趨多元,創作者於大環境時常會為了符合觀眾、正統動畫而將自己直覺想法與情感包裝、重整、排序、再描繪給大眾欣賞,往往削弱了最初最真實的直覺感受,不過在超越實驗此展場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上述兩項作品中,創作者從自己內心的情感出發,跳脫長方形的大屏幕,投射於螢幕外的空間想像,帶給觀者最真實的情感反射,並於虛實間取得平衡,達到一個創作者與觀者距離的舒適點,適度留予彼此想像與反思的空間,我認為這便是最純粹的動態之美。
參考文章:
https://edumovie-tfai.org.tw/article/content/734
https://dac.taipei/project/%E8%B6%85%E8%B6%8A%E5%AF%A6%E9%A9%975-volume-up/
超越實驗導覽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