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超限社會》觀後感
分享 | 瀏覽數: 99

《超限社會》觀後感

Author: 游子儀, 2023年01月08日 19時51分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近年來推出許多科技、媒體藝術為題的展覽,而這場展覽也是我這學期看完後感觸最深的一場。『展覽從對科技與倫理議題的思考,延伸到美學實驗的呈現,藉由各式議題的討論如演算法、數位隱私權、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和元宇宙等,「超限社會」將與觀眾一同探討,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為何。』接下來我會介紹對三件不同作品的想法及體悟。

 

『深度冥想:60分鐘的萬物簡史』米莫.艾克滕

藝術家從網際網路上找了十萬張圖片, 並且標記「愛」、「信仰」、「儀式」、「崇敬」等詞語來訓練人工神經網路,帶領觀者進入長達六十分鐘的純粹精神之旅。這件作品除了向我們展示人工智能的使用已非常頻繁外,他們的學習能力甚至比大部分的人類都還要快速精準,這是能在未來做為更方便的運作媒介,還是對科技發展發出的警示?我曾經看過一則有趣的實驗,科學家利用人工智能做出兩個小人讓他們進行類似捉迷藏的遊戲,一位負責利用場上的障礙物輔助避免讓當鬼的人工智能抓到,當鬼的則是需要突破重重防線。一共進行了好幾次遊戲,最終結果顯示,人工智能能透過一次一次的挑戰中找到盲點,並且將所學知識運用在下一次的比賽中,而當鬼的人工智能最後甚至突破物理防線,直接從高空中遠射到另一位身邊。這些創作和實驗一再證明了人工智包含非常龐大的數據及思考量,能在短時間內想出相對完善的方案或是解決辦法。

 

『我提問7.0』 雙縫鏡

這件作品是我在這次展覽中印象最深刻的,觀者透過作品所提供的QR Code上傳自己覺得有藝術感的照片,並參與對話,這些照片以人工智慧所理解的方式成為作品的一部分。人工智能透過學習人類的各種問題來找到一切的解答,我們常常認為人工智能是沒有感性情感的,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工作被這些人工智能取代,感性層面較多的工作則是被認為難以取代,例如設計師或是需要創造力的工作等等,但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沒有正確解答,因為人工智能將會越來越進步,往更高維度的方向發展,他們透過資料收集和與人類不斷對話,或許最後他們也成為有感情的機器人,也能對於藝術品有獨特的見解,不再只是會依照公式運作的人工智能,希望能藉由不斷對話讓人類及人共智能系統共同進步,並非只由單方面的帶領導致兩者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導致產生無法挽回的結果。


 

『(吃)我的肉』泰瑞莎.舒柏特

我想當時看到這件作品時大部分的人的感覺應該是極度厭惡吧,覺得為什麼有人要吃自己的肉,解剖的片段我不太敢看,我真正觀賞到的只有較為血腥的畫面結束後,藝術家食用的片段,我試著從他的神情中看出一切,也願意試著理解藝術家決定這麼做的原因。糧食危機和環境保護是從未消失過的議題,就連葷素兩派也常常出現紛爭,大家各持己見有不同的看法,矛盾也就因此產生,這裡不是烏托邦,沒有幻想出來的美好假象,我們知道永遠不可能讓每個人的想法都一樣,但每個人是否都應該拿出自己的真心維持整個世界的平衡。藝術家決定利用自身實驗想找出問題的真理,期望人類能夠以友善包容的心,在食物與環境之間取得平衡,這勢必需要足夠的勇氣及渴望才能完成。

 

看完這次的展覽心中充滿震撼,看似離我們遙遠的事情其實每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上演。科技的進步到底是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還是最終會吞噬一切?這讓我想到喬治.歐威爾的『1984』,我們所做的一舉一動背後都是被監視著,其實沒有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所以科技網際網絡的出現是好還是壞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我們該共同努力的是如何過好生活,維持大自然界該有的運行規則,不再去肆意破壞最終導致人類走向盡頭。講述科技倫理相關的展覽非常多,但超限社會是我覺得展覽的最深入也更為全面地告訴我們當代社會出現的議題,搭配影音及互動式媒體讓觀者能更好的進入這個全新宇宙。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