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社會》|觀後感
Author: 董子嘉, 2023年01月08日 20時24分
日新月異的科技為我們帶來許多方便,因為科技的發展,而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進步,解決了許多過去長年未解的事情。但是,當我們正在享受科技帶來的種種好處時,其帶來的危害也接踵而至,對於生在現代的我們來說,科技早已和我們的生活形影不離,也漸漸產生高度的依賴性。科技是一把名符其實的雙面刃,它所帶來的影響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和成長,但是與此同時,在各種繁雜的信息交錯之下,也衍伸了許多壞處,包含個人隱私的安全性等問題,而要如何取得中間的平衡則是一大問題。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於2022年推出年度展覽「超限社會」,在此展覽當中,共邀請12組藝術家共同展出,從不同角度探討現今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下,所衍生出的影響與困境。展覽從對科技與倫理議題的思考,延伸到美學實驗的呈現,藉由各式議題與觀眾一同探討,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為何。以下是我較印象深刻的幾件作品:
《這可能是你》
在一樓的某一個角落,可以看見台灣藝術家鄭先喻所創作的《這可能是你》。走進展間最先看到的是一大片螢幕,上面展示各種人像,再更往深處走會聽見印誜機不定時發出印刷聲,而印刷機正緩緩將螢幕上面出現的人像的個人資訊印出。這不免會讓人聯想到關於「網路隱私」等類似的問題,現今網路四通八達,早已深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在網路上的瀏覽紀錄、按讚喜好、地理位置、基本資料等,這些看不到的數據,都有可能在某處早已是公開透明的資訊,而當自己的隱私暴露出來,包含被盜用身分之類等問題,都可能會對我們有所危害。
《如果登月失敗》
一進到展區,會先看到一個滿復古的客廳,再繼續往前走會看到一台老式電視正在放映著黑白影片,內容是在敘說登月失敗的新聞。此作品為藝術家法蘭西絲卡.帕內塔與哈爾西.布根地共同拍攝與製作的作品《如果登月失敗》,該作品奠基在阿波羅11號的登月史實,透過深偽技術及深度學習技術創造「完整深偽」以操作歷史影像,讓尼克森現身發表 1969 年登月失敗的假新聞。而這也讓我想到了前不久在Youtuber界中鬧出沸沸揚揚的換臉事件,這種技術可以讓每個人,包含已不存在在這世界上的人,在影片中「栩栩如生」做出使用者想要的表情與動作,也可以替換表情、合成一整張臉、合成語音等等,讓人在影片中做出自己從未說過或做過的事情,來混淆、扭曲現實與虛擬的邊界。
《(吃)我的肉》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作品是泰瑞莎.舒柏特所創作的《(吃)我的肉》,在一進展間時,會看到一段影片,內容是藝術家拿自己做實驗,將自己的大腿肉切下,將血液裡分離出血清,以此複製出她的肌肉細胞,成為以人類組織為基礎的培植肉,經過烹煮後吃下,一看到這段影片,莫名的壓迫與恐懼感撲面而來。這個作品嘗試碰觸了模糊的道德邊界,如果科技的技術到位,除了可以改善工業化農業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動物虐待等問題,也許更能為全球人口成長所造成的糧食短缺提供解方,人們可以用自己的身體來餵養自己,而在生存與道德之間的問題中,我們可以毅然決然地選擇吃下自己的肉嗎?這個問題似乎沒有對與錯,畢竟世界上的人千千萬萬種,每個人的立場也大相逕庭,但無論如何,試管肉的出現不只挑戰了我們對人類的定義,也帶來一種新的可塑性。也許在很久很久的未來,人既能是食物鏈上的消費者,同時也能是食物。
看完這個展覽,我覺得科技進步的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當還在適應的階段時,可能在下一個瞬間,馬上又會另一個新的事物出現。科技的發達不全然是壞事,相反地,我們需要這些技術,也已經無法完全脫離,在此種情況下,也許我們最該做的是一位保有獨立思考的閱聽者。在來自四面八方且龐大的資訊中,辨別真偽、保持清晰的思路並非易事,但也是生在網路世代的我們最需要學習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