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 of Scale 羅晟文個展 觀展心得
Author: 林詠婕, 2023年01月08日 23時33分
評論的展演: Matter of Scale 羅晟文個展
藝術家羅晟文是當代視覺藝術家及攝影師,出生於臺灣高雄,現居荷蘭,畢業於荷蘭AKV St. Joost 攝影所、臺大電機所,藝術家羅晟的作品呈現方式包含錄像、攝影、遊戲、聲響、裝置,本次將以在荷期間針對海洋生態和經濟作物的研究為主軸,呈現科學、經濟、視覺藝術的跨領域對話。不知道是不是因爲藝術家羅晟這樣的理科背景,他曾在專訪中說過「其實一直以來我做的東西邏輯都很簡單,我只是想印證看看,如果不把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小事』視為理所當然,那會發生什麼事?」藝術家羅晟文做的每個「小」計畫都有這樣的假設在裡面。他藉由親身體驗的過程,透過接受過的科學訓練與方法,使用錄像、攝影、電玩、裝置等視覺或聽覺媒材來介入這些環節,試圖誘發群眾的討論。
海藻在亞洲許多國家的存在歷史悠久、應用廣泛,昆布、海苔、石花凍等,不同種類的海藻有多樣的名稱和食用方法,然而作為一種新興食品,海藻在歐陸國家受到許多關注,漁民認為種植海帶不需土地、淡水、飼料與化肥,為零輸入的綠色產業,碳排量也低於養魚或捕魚,甚至有些生態學者認為大量種植海藻可有效進行碳捕集與封存,進而緩解溫室效應,素食主義者也提倡海藻的高營養價值;這樣的海帶熱潮讓藝術家羅晟文感到疑惑,而此次Matter of Scale 羅晟文個展中也具有上述相同的實驗精神,羅晟文花了兩年的時間去研究到底如何在荷蘭種植海藻與海帶,就像他曾經研究如何從頭開始製作一件羽絨衣一樣。除此之外,藝術家羅晟對官方海帶農場與撿拾沿岸海藻的政策與立場想及這些海帶農夫的願景與期待感到好奇,而在這些研究過程中,他發現這個奇幻的海帶熱潮背後亦有其風險,大規模的沿岸開發對海岸生態將帶來變化,除了衰減海面下的陽光穿透率,也可能擾動水中養分平衡,帶來海水優養化的威脅,雖然人們從良善的立意出發,召來的卻未必是想像中的美好。
而這次藝術家羅晟文的個展中他除了透過影像的敘事,也透過聲音、觸覺、嗅覺等不同的感官刺激,帶給參展者更具臨場感的體驗。不光如此,藝術家羅晟文希望在覽期間這些象徵海帶的垂吊物會持續增生,隨著展期過去逐漸佔據展場有限的空間資源、也會遮蔽自錄像的光線與觀眾的視線,展場會越來越令人感到不適,作品也會變得越來越難被觀看,也藉此呼應了大規模的沿岸開發對海岸生態將帶來變化,以及海水優養化對環境的威脅及不適。
我參展的時間點漁網確實已經掛滿了展間,不只是看不清展間中的影像,走起路來也是困難重重,深怕一不小心就要被網子給絆倒了。而我也從導覽解說中,得知原來藝術家羅晟文,原本想在展間中放水,但由於美術館恐怕無法達成這樣呈現方式,最終才改為我們現在在站間中看到的形式,很難想像這樣呼應主題讓人覺的身入其境,甚至有一點神迷的設計,竟然是備案。除了滿滿的漁網,展間還有忽暗忽亮的光影設計,以及大自然與人談話交錯的聲音,地上的影像作品也應上了漁網的倒影,雖然前面有提到,覺得這些讓觀看作品變得阻礙重重,但整題展間的樣貌,完全不會醜,反爾有大型藝術品的感覺。
而Matter of Scale 羅晟文個展中除了佈滿漁網的展間以外,第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聲音,記得進入主要展間之前就聽到很大一聲船隻的鳴笛聲,我還被嚇了一大跳,彷彿真的來到港口一般,但這樣的巧思卻也令我印象深刻,以往對美術館展間,總有一中安靜到,只有人們腳步深的感覺,甚至打個噴嚏都不好意思,沒想到這次竟然會在美術館中被巨大的聲響給嚇到,還是展覽的一部分巧思,深深覺得現在的展覽已經跟以往的形式大有不同,不管是策展人還是藝術家們,總是有滿滿的創意能夠在展覽中帶給大家不同的驚喜。
也是因為這些創意的呈現方式,讓我不禁對藝術家羅晟文有了深深的好奇,近一步了解才知道原來除了這一次的研究計畫,先前藝術家羅晟文也曾透過撿拾鵝絨自製羽絨衣前往北極進行耐寒檢測的計畫《羽絨》等。有別如我對大多藝術家的認知,羅晟文藝術家的創作中除了充滿想像力還多了深入研究的實驗精神,能夠透過影像裝置、攝影或遊戲等不同形式的呈現,讓觀眾在趣味之中反思身為人類的立場,不禁讓人佩服!原來藝術結合實驗及科學的樣貌,是這麼讓人讚嘆及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