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問7.0 — 超限社會 觀後感
Author: 蔡元泰, 2023年01月09日 03時56分
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在1865年出版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小說記述主角們乘坐一枚由巨大大炮發射的中空錐形炮彈飛向月球並環繞月球的衛星的故事。在當時認為是天方夜譚的奇想,沒有想到距離約一個世紀後的1969年阿姆斯壯等人展開了人類史第一次登月成功的指標,讓人不得不佩服當時人類的想像,也側面反映了現代技術的革新,月球現今在流行影視文化象徵下也是代表追逐夢想的指標。從戰後美蘇冷戰的影響,「巨型機器」的出現,軍備競賽使得航太工程有著空前絕後的進步,在麥克魯漢提出的「媒體即訊息」,科技加速被視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但這個世界似乎因為過快的發展,再科技運用上的主從關係愈加模糊,當初從科幻小說到登月也僅花了一世紀,那些我們認為只是電影情解的內容也許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人類與科技並存,如何維持與並存是我們所要面對及解決的,當我們一貫的認為自己在用手機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現在其實是手機反過來使用我們,我們可以如何理解人與技術之間的關係就要引用中國作家喬良和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大校王湘穗在《超限戰》中提到「超限」的概念,使得人民之於政府到與人類之於AI,自由與幻象要如何分辨呢?
〈我提問7.0〉
本作品為「CREATORS國際交流計畫—ACC」支持展出,而雙縫鏡是由金制民與金根瑩兩人組成的藝術家雙人組,而且分別活躍於藝術與科學領域。這個作品是我在展區中最喜歡的一件作品,它擁有著高互動性,經過不斷的改版與改良呈現在每一位訪客眼中,隨著AI繪圖的高度發展,藉由AI繪圖從旁協助的圖畫越來越多並充斥我們的社群平台,日本創作平台pixiv提出「人們對於 AI 技術的使用會越來越普及,因此我們並不打算完全排斥有 AI 參與繪製的作品。但是,目前尚處於相關道德倫理或條例規定尚未相對明確的過渡階段,人們對於 AI 技術的使用仍存有各種爭論與擔憂。」這是在Jason Allen在使用Midjourney獲得Fine Arts Exhibition美術展獲獎的一個月後pixiv官方所提出的回應,確實此事件本身引發藝術界的譁然,雖然得獎者本人也事前提出它使用AI繪圖,在評委並未了解科技與美術之間的發展,確實提出科技是沒有道德底線的人不佔少數,回顧過去的歷史,19世紀照相術的出現也給予了繪畫藝術嚴峻的挑戰,所以部分藝術家放棄了過往照片式刻畫的流派,逐漸往光影與色彩的面向發展,才有了後續印象派的發展,且莫內的畫作也是遭受學院派的攻擊才有「印象派」一詞的說法。對於AI繪圖的協助下,確實骨架的確立甚至是自動上色,節省了非常多的作畫時間,那AI既然能運用在繪圖上,為何不能運用在共同參與討論藝術創作上呢?此項展品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開始作答,共五輪提問,每一輪從系統中挑選出隨機圖片,詢問雙方意見,AI給出的回應標準算是有跡可循,畢竟我們不知道最初給它設定標準的主觀意見為何,所以有種期待與預期的心理存在,從對答完成後也給予雙方想法更進步的空間,但記得不要中離對話,它要花更多時間等待回復似乎會影響到之後排隊觀眾的體驗。完成所有對答後,如何判斷你覺得這張照片好不好看後,提供一張自己覺得好看的照片上傳給系統,它也會給你它的想法與回覆,像我提供了我很喜歡的經典作品Chobits中的女主角小唧的圖片,在故事設定上她是男主角撿到的人型電腦,在觀賞此作品時能探索過去20年前對於人形電腦普遍與大眾生存的世界,人的情感是如此難以理解,再加上機器適應人類的生活模式勢必有所困難,隨著角色心境的變化,確實可以探討人類與機器是否可以共存與進化,確實在此作品中已經有了可以取代人類職務的服務生與女傭等角色,我在想如果讓AI去觀賞一個過去人類對AI想像的角色會是什麼反應呢?它的回覆是這張照片是它在上千張照片前五名喜歡的照片,不知道這個選項對他們有沒有更深的親切感,還是我個人的主觀意見,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