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數位藝術節「真相碎片 FAKE IT REAL」
Author: 吳美津, 2023年01月30日 18時53分
在全球化的時代下,伴隨著科技急速地發展,網際網路漸漸佔據了人們的生活。相較於舊時資訊取得的不易,現在則蛻變為資訊無時無刻如洪流般湧進「資訊爆炸」的新時代。大量資訊透過各式各樣的社群媒體、數位工具與媒介傳播。不論是社群平台背後的演算法,又或是帶有利益與目的性的刻意操弄,真假資訊與新聞的相互交雜,正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展覽名稱「真相碎片 FAKE IT REAL」貫穿整個展覽的主軸,集合海內外藝術家作品,一同窺探全球數位化時代下,真假資訊混雜的網路世界與其滲透的現實生活。
Warren Neidich「從景觀社會到意識工業」,作品以懸掛於半空中,將如:RE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感知的重新部署)、BRAIN WITHOUT ORGANS(無器官的大腦)、VARIATION(變異)、COGNITIVE ACTIVISM(認知行動主義)及AYAHAUSCA(死藤水)等字彙以不同顏色的霓虹燈呈現,霓虹燈文字構成的詞組不斷地交互閃爍,回應了現今世界的虛實夾雜,資訊不間斷地刺激著人們大腦,人們不論是在意識層面或是潛意識層面,皆成為了大數據的一部分,藝術家以華麗卻帶有批判意味的方式呈現作品,嘗試打破數位性的工具理性。
「披薩門:從謠言到妄想」則是以實驗性質紀錄片呈現,聚焦2016年美國選舉期間假新聞引起的陰謀論「披薩門事件」,作品將披薩門市件與現今社會進行連結,不只是人們的認知與行為受到假新聞與大數據影響,選舉的結果與政治層面也可以被操弄。令觀眾們反思資訊爆炸時代下何謂「真相」。
「記憶戰爭」為藝術家施懿珊的作品,讓觀眾輸入文字內容,透過中國及台灣各大社群平台演算法的推送機制,將其傳送到現場的多媒體裝置進行合成為新的內容,再透過熱感影裝置不斷地列印。作品回應了在兩岸緊迫的關係下,中國社群媒體抖音、小紅書的流行也時常被詬病為兩岸網戰的一部分。不斷被列印的紙片垂至一樓的地面堆疊在一起,舊紙片馬上就被新紙片蓋過,彷彿像是現今資訊傳播速度飛快,還來不及確認是否正確,新的資訊馬上就又湧進來,真相是否存在似乎不再重要。
「通道」為藝術家團隊ARK模仿網路觀看模式設定關鍵字,運用AI抓取影像,隨機選擇播放影片的沈浸式裝置。觀眾與螢幕的距離會影響影片的顏色、清晰程度,平時被動接收演算法推播訊息的我們,在「通道」這件作品彷彿能夠以主動的方式獲取訊息。讓觀眾反思在被演算法與大數據佔據的生活中,該如何成為資訊的主導者,該如何培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網路所傳遞的「真相」。
「沒問題俠客修理世界」為影像作品,展覽中播放The Yes Men裝扮成陶氏公司的發言人,引起媒體關注該公司在印度博帕爾造成的環境災難問題。沒問題俠客The Yes Men 是從事「文化干擾」社會運動雙人組,利用假冒等策略方式,對某些危害環境、人權的公司進行「身份修正」,以策略媒體的方式喚起大眾對於這些議題的關注。展場中設有互動牆,鼓勵觀眾協助揭發企業惡行。也促使觀眾思考,在網路發達的世界裡,當自身權益受侵害時,被動接受事實似乎已不是唯一的選擇。然而,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維護自身的權益也是直得反思的一環。
「真相碎片 FAKE IT REAL」整個展覽有許多的作品皆含有大量的科技、數位元素。不論是透過AI抓取的影像作品,透過多媒體裝置輸出的內容或是霓虹燈、電流等媒材,整個展覽卻諷刺地圍繞在深受演算法控制、真假資訊混雜的時代,人們的意志和自由是否已經不存在的事實。數位科技、網際網路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假新聞正以比事實六倍快的速度被傳播,假資訊似乎也能夠成為真相,人們的認知與意識毫無疑問地正在被啃食,真相早已破碎。然而,我們的日常生活卻脫離不開演算法、大數據、社群媒體,人們依靠著科技帶來的好處生存,卻也同時害怕真相漸漸被反噬。將利與弊同時放上天秤衡量並沒有太大的意義,該如何取得平衡與其「共存」成為我們接下來該面對的課題與挑戰。
參考資料:https://festival.dac.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