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樓蘭女》對於在臺灣傳統戲曲下所謂「當代性」的呈現。
分享 | 瀏覽數: 197

《樓蘭女》對於在臺灣傳統戲曲下所謂「當代性」的呈現。

Author: 李品潔, 2023年03月18日 22時32分

《樓蘭女》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21/01/09 19:30

地點|國父紀念館

 

當代傳奇劇場歷年來之作,多改編自西方經典文學,如《等待果陀》、《蛻變》等,或為著名的莎劇系列《欲望城國》等;傳統戲曲劇目之外,以東方為主體的作品如改編自《莊周試妻》的《夢蝶》,以數量而言仍以西方文學為大宗。

此次劇目《樓蘭女》為1993年,當代傳奇劇場的吳興國、林秀偉,與葉錦添、鍾明德、羅北安、許博允等戲劇、舞蹈、音樂領域的藝術家,共同為魏海敏打造了,以自1986年創團後的第五齣製作《樓蘭女》這個改編古老劇本,從戲曲演員出發,劇本改編自古希臘三大悲劇之一,悲劇詩人尤里庇狄斯最著名的劇作《美蒂雅》。導演林秀偉將場景轉換至狂沙漫天的樓蘭古國,令東西兩個文化座標鏈接成一線,成為平行的兩千年時空交疊軌跡,擴大悲劇的心靈視野。整場不見京劇鑼鼓而代之以許博允全齣現代音樂的作曲,交由魏海敏從頭至尾獨角駕馭。

時隔二十餘年,魏海敏經過《金鎖記》、《孟小冬》、《歐蘭朵》等數個傳統、新編、跨界作品的打磨與淬礪,不斷地在臺灣舞台上展現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戲曲女演員風貌。於2021年初,當代傳奇劇場《樓蘭女》為戲曲創新之作的盛大復刻

其中「當代性」很常簡化為種種想像跨界拼組京劇與莎劇、京劇與希臘悲劇,或是種種可以無限再生的排列組合。這類的認識與想像實質機制,仍是以身份認同主導下文化政治的種種運作。《樓蘭女》對於當代性的選擇,至少在決定三十年後仍實具劇場性效力的音樂表現上,劇團選擇二合一的路線隱隱成形:一方面改編「西方」,另一方面重寫「傳統」,而兩者匯流於「當代」。換句話說,所有的創作材料以至於製作,對當代傳奇劇場來說,都指向了當代性(contemporaneity)的生成。兩個看似不同領域的現代與京劇藝術,匯集在當代傳奇劇場實驗《樓蘭女》,也匯集在希臘悲劇美蒂雅與京劇名伶魏海敏身上。

但就如同當代傳奇劇場正面對一樣的問題:轉眼間,團隊逐步邁入三十大關,而這些當代資深戲曲演員與各個領域出身的創作者之間,彼此磨合出的共作模式和出色作品,賦予了演員劇場新的概念與時代意義。[1]至於新生代戲曲演員,將會與他們舞台、觀眾,和那些面貌仍未知、即將踏入戲曲領域的各路藝術家保持著什麼樣的互動關係與合作模式,大概會是臺灣戲曲未來三十年一個值得關照的面相吧。而訓練了一輩子的京劇演員身體,在當代舞台上還有露臉的機會嗎?

 

 

[1] 關於傳統戲曲與演員劇場的論述,可參考王安祈:《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臺北:里仁,1996年)。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