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木蘭」2023擊樂劇場
分享 | 瀏覽數: 108

「木蘭」2023擊樂劇場

Author: author name 簡玉玟, 2023年03月19日 16時43分

評論的展演 : 「木蘭」2023擊樂劇場

時間 :  2023/02/09 (四) 19:30

演出單位:朱宗慶打擊樂團

地點 : 國家戲劇院

文 : 簡玉玟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班研究生)

 

 

 

「木蘭」擊樂劇場劇觀後感

 

十年・磨練・經典

淬煉再造,堅心映照,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劇場代表作《木蘭》,於2010年首度跨界演出,於2013年定型擊樂劇場的全新改版,其後歷經海内外多次大型巡演洗禮,2017年受到俄羅斯契訶夫國際劇場藝術節指名邀請,演出突破了語言文本的籓籬,被俄羅斯權威媒體譽為「新藝術型態的誕生」,如今,更以細節面的翻新,雕琢出更為剔透、濃郁的層次感,在追求擊樂劇場的「廣度、深度、精度、跨度」中,再次淬鍊匯聚與傳遞這個世代的經典。

為了追求藝術專業突破,三十多年來,朱宗慶打擊樂團不斷透過多元的演出類型、委託創作以及不斷參與跨界合作等方式打下經驗基礎,就現有曲目細微處一再琢磨,更不惜打破重煉,甚至連被視作「根基」的形式皆可探索再造,以呈現當代經典的不斷進化。隨著音樂戲劇與編隊很讓人振奮與動容舞台機關超狂,其中一段看到好幾組的排鼓&TomTom從天而降,超驚訝!

《木蘭》一劇以眾所能詳的《木蘭詩》改編,其為樂府詩,約於北魏時期創作,但也有人說作於唐代,最初錄於南朝陳朝《古今樂錄》中,全文長300於字,詩中內容簡述孝女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其講述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軍旅生活的苦況,並建立功動,卻拒絕高官名位,只願解甲還鄉,與骨肉團聚的經歷,詩中塑造了木蘭的孝順、勇敢、不畏艱辛等形象,歌頌古代婦女忠孝兩全的精神。

戲劇部分,李小平導演以倒敘法起始,從木蘭已經成為將軍後,回首往事前程為敘事軸線,並刻意減少大眾對於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舊有印象,以心理的糾結為故事生軸,展現出面對眼前戰勝的榮耀,時而澎派、時而委屈、時而感傷、時而思念、時而親情召喚·時而又面對戰場殺戮的殘酷,藉由帶入反戰的意念,更潛藏盔甲戰袍皆可棄,只願返家陪雙親的概念,穿插於劇中發展,使整齣戲劇主軸,更為明確且吸引人。

音樂部分,樂團展現出打擊樂與京劇的完美結合,透過「樂器、身段、唱腔、肢體」相互交融,襯托出驚人的張力,負責演繹京劇「木蘭」的朱安麗老師,運用眼神、身段及走位,一上台即成為全場觀眾矚目焦點,令觀者不禁讚嘆,原來,京劇也可以如此形式呈現,另作曲家洪千惠老師,以小鑼鼓、木琴等樂器呈現木蘭的心理狀態、中國大鼓及西洋大鼓敲擊出戰場萬馬奔騰的氣勢、水管迴旋出荒漠的蕭蕭然及風聲,並運用各種不同的打擊樂器帶著觀眾沉浸於場景及角色心境的情緒,塑造出故事的深度及色彩。演奏《木蘭》擊樂劇場的擊樂樂手通常會使用中國傳統打擊樂器和管樂器,例如大鑼、大鼓、小鼓、鑼鈸、排簫等等,以及西洋樂器如定音鼓、馬林巴等,每位擊樂手通常會負責演奏其中一種或多種樂器,協同完成整首樂曲。由於表演形式和表演者可能會因地區和場合而異,因此具體的演奏人員可能會有所不同。

在《木蘭擊樂》劇場演出中,演奏樂手通常都是非專業的舞蹈和京劇表演者。在彩排的過程中,擊樂手老師們需要克服走位、背動作、台詞等挑戰,因此與平常的獨奏或合奏演出有所不同。這些挑戰讓演出對擊樂手老師們來說更具有挑戰性。

舞台設計色彩簡約且充實,彷彿置身於典雅、虛幻合一的空間中,有別於傳統京劇的一桌二椅,整體設計使各種元素融合於舞台上,令觀眾感受到與眾不同的空間感,服裝設計,則是依據每位角色特質,運用融合性視覺語言,給予相異的設計,如木蘭服裝以藍色為底色,再搭配花家家徽,代表著血脈相連以外,也象徵著剛柔並濟、女中豪傑的意象。

全劇以觀眾耳熟能詳的傳統故事,重新由打擊樂為主體,以編劇、音樂、舞台、燈光及服飾,將傳統戲劇改變為充滿創新及進步的《木蘭》,於現今世局中,彷彿跨越時空,不但映照著「後疫情」時代下「不得不勇敢」的堅忍心境,更將打擊樂的藝術性發揮到極致。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