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藝評實驗—北藝新媒畢展作品紀錄〈BizarreParadoxicallyMargin〉
Author: 余柏霆, 2023年05月13日 20時13分
BizarreParadoxicallyMargin
作品使用動畫手法呈現人肢體運動與電腦圖像轉譯後的結果,以「運動」作為實驗的出發點,探討兩者理解人體肉身之相異處。展場周圍以布幔包裹,形成由影像內容物延伸的環域,引領觀者進入這場模擬的交互實驗,探討科技與人類的關聯且由場測試中反思自我存在與被機器取代的各種可能。
運動作為人體的基礎活動狀態,對電腦本無肉體的運算組織而言便具有相對遙遠的理解過程,便是這樣的過渡,給予我們機會觀察其轉化資訊中之失真處。電腦以點位捕捉人體動作,再以骨架與權重符合,其中能注意到依照絕對位置形成的肢體動作相當僵硬抑是過度柔軟,如此形變更引發「恐怖谷(uncanny valley)」之感受,令人感到不適,而這樣的感受由何而來?依Don Ihde理論延伸推測,由第一層身體(body one)轉化至第三層身體(body three)(科技影像中的延伸存在)的過程中可能有所缺失,跨越所謂的身體經驗層次,進而遺失靈魂的存在感,對於觀者而言,便是無法與圖像有所共情(empathy)之問題根源。
論及相互模仿,可察覺影像文本中的對話內容抑是交融於人腦思考與機械亂碼之中,無法透過感、理性分析的語境,彷彿人類模仿電腦之思路而刻意拼構。
引用展品論述中提問:「人們處與科技與生活日漸模糊的邊界,應如何與科技相處?」,但其作品已在此次實驗中為觀者找到一個明確的分界,便是以目的與經驗作為分辨參考。以動作模擬為例,人類想要動手拿起水杯喝水,即是以口渴作為訊息出發點,指示手部肌肉接近水杯並握起在靠近嘴邊,以嘴部肌肉配合手部,在水灌入解渴後才完成指令;電腦模擬的過程卻是如此理解,並無觸發的訊號,卻得知要將物件提起並靠近嘴邊,也未需解決任何實際需求。因為身體的經驗使我們得以流暢地完成每一套生活流程,因此,我們若需探討科技相關取代性時,即應更加注重電腦或是人工智慧於經驗累積的面向,「它們」是否會因為經歷事件程序的修正產生類似具有「靈性」的判斷與產出?更進一步說,在此實驗中向電腦不斷餵養第一層身體經驗的過程,是否也間接助長了電腦發育出屬於他自己的第三層身體?
作品使用的布料模擬手法、對白、音效搭配營造出些微荒謬的氛圍,雖不及藝術家李亦凡作品〈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中極致的人偶肢體運用與時間凝結感的環境氣氛,卻依舊在自身的命題上運用現有方法帶領觀者思辨關於人機思考差異、訊息傳播的失真等複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