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賴九岑 :《走光的紙月亮》
分享 | 瀏覽數: 273

賴九岑 :《走光的紙月亮》

Author: 施華琳, 2023年06月06日 03時30分

評論的展演: 《走光的紙月亮》

賴九岑,1970年生於臺灣九份,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
此次個展題目「走光的紙月亮」是從一首1933年的爵士歌曲《It’s Only a Paper Moon》而來,其中的第一段歌詞和他創作的方式有著有趣的關聯。
 
It's only a paper moon
Hanging over a cardboard sea
But it wouldn't be make believe
If you believed in me
 
賴九岑的作品展現了當代藝術中的一種獨特風格,他以拼貼和堆疊的方式創造出充滿豐富圖像元素和細膩技巧的視覺現場,充滿了遊戲和創造力,更展示了對於文化、歷史和品味的獨到見解。
 
他對於消費性商品和圖文出版品有深刻關注,並延續了普普藝術的傳統,同時反映了當代流行文化的多樣性。他巧妙地將不同文化、時代和素材進行拼貼,創造出一種多層次的視覺效果。這種處理邊界和細節的方式很特別,他的畫布邊緣/圖像邊界確立了畫面的空間,隔出圖像與色塊交界 ,運用大量膠帶遮蔽與多層平塗、磨除的技法,讓邊與邊形成多層次的銳利界線。
 
相較於玩具公仔,人的形象姿態讓觀者很容易讀出其中的情感/情緒。無論是原始乃至文明,面具是種隱喻的工具,而頭上鳥或鹿頭的女人表情與社交的遮掩,彷彿是神性的替代,但也因為適度的遮掩讓真實的人性更能表達出來。
 
其他人物的表情笑容則多停留在二十世紀初,那個新藝術的時代,繁花捲葉,鳥獸圖騰、廣告圖紙等等,在在揭示著過往的勝興。而現在我們的笑容是否隨著時代科技的推演而更為燦爛?還是不免摻雜著現實的埃垢?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妝點,卻讓賴九岑的畫面更多玩味。 「裝飾」作為一種繪畫的細節,在現代主義標舉著純粹、絕對的美學旗幟以來,成為了一種繪畫美學上的罪。然而,「妝點」在賴九岑的作品中絕非僅是視覺上無謂的眼花撩亂處,更像是探詢、發現那近觀處風景的趣味,這些點綴的小訊息改變了觀者凝視畫作的距離,這些小小的圖像訊息 ,讓觀者得以重新以另一種眼光去悠遊於畫作中,於是肌理、圖層、標籤等,成為了畫作的另一個維度,一個存在於探索、發現及想像中的維度。
 
 
以拼貼的方式來縫合元素,如金魚與少年、兔子、花園與拇指姑娘,鳥頭裸女與幾何形體,乍看之下這種拼貼似乎並無特殊的原因,但可以發現存在著某種文化品味的和諧性,例如作品《塞王一萬年的等待》便縫合了日本文化中對於陰柔美的少年與金魚的偏好。
 
透過他的作品,我們看到了對於人性、情感和社會議題的探索,以及對於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對話。他通過將不同時代、文化和符號元素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傳統的界限,營造出一種融合與交互的視覺饗宴。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