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水滴與太陽(歐靜雲個展『幽處餘暉』)
分享 | 瀏覽數: 677

水滴與太陽(歐靜雲個展『幽處餘暉』)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譽仁, 2023年06月11日 01時07分

評論的展演: 幽處餘暉 歐靜雲個展

歐靜雲 搖籃 2023 油彩、畫布 90x90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3.06.03


這些像是露水或是雨滴的晶體從雲層降臨,在歐靜雲的個展「幽處餘暉」作品裡佔據顯著位置。它們的內在若不是充滿著變動不居的流體、結晶,就是棲息著動物。在「搖籃」(2023)裡,這些晶體周邊伴隨著食物與飾品:來自樹上鮮嫩多汁的無花果、來自海裡的貝殼紋路對應著晶體裡的流體型態、白色的玫瑰鑲在紅色的琥珀裡、絲線圍繞在彩球四周。這些事物混合著自然的材料與人為的工藝,像是某種象徵圖說,提示著這些晶體不僅孕育生命,也存在著某種設計。

在其他作品裡,這些晶體有時位居河流的源頭,他們是生命起源的結晶化象徵,樹木經過它們的灌溉後結出果實,葉尖還泌出垂落地面大水滴。這些水滴圖像是小中現大的象徵性表現,像是放大後的露水,內外則是不同的時空。不僅如此,在這些作品裡「水晶泉-2」(2023)、「太陽雨」(2023)、與「夕色」(2023)選用了圓形畫框,向我們暗示水滴外的群山與樹林,也是某個晶體裡另一個小中現大的世界。這些世界內外交疊、相互呼應,如「水晶泉-2」裡飛近花朵的燕子,或是在「太陽雨」裡,雨歇乍晴的天空折射的虹色反映在水滴裡,同時也反映在樹上果實的顏色上。透過晶體內外的許多世界,藝術家也納入了科學理性之外的神話面向,例如「映日」裏的燕子與太陽,圖示上讓人聯想到星體中棲息著動物的神話,藉此藝術家也將過去的動物題材俐落地整合在這樣的神話關係裡。

歐靜雲 映日 2023 油彩、新光箔於畫布 60x60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3.06.03

歐靜雲 太陽雨 2023 油彩、畫布 直徑90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3.06.03


這些作品並非單純是對自然的歌頌,藝術家也刻意讓生命與死亡變得摸稜兩可。這些水滴不只像露水,也像是包裹白玫瑰的琥珀。在「水晶泉-2」裡,自花朵滴下的花蜜是水滴型的鑽石,在「太陽雨」裡,三個水滴裡的天鵝像是產製品一般都維持同一姿勢,或是「夕色」裡被兔子無視的開屏孔雀,除此之外,在這些動物旁邊都有象徵死亡的蛾在飛舞。換言之,這裡的水滴既是生命也是死亡,他們不僅是一體兩面,同時不受線性時間與空間的拘束。

作品中很巧妙地將箔用於表現這種摸稜兩可與同一性上,箔上的反光流轉不止,會隨著觀看角度變化變成暗光或亮光,或是在部分亮光外變成襯黑。在「映日」、「輝夜」裡,這種效果成為月亮或太陽等星體的光影變化,而在過去的作品裡,藝術家也曾將星體描繪成晶體(「青鳥的守護者」,2019)。更為全面地運用則是「幽處餘暉」(2023),這件作品直接讓人想到藝術家2018年開始創作的「AM 零時」系列。該系列結合了夜晚的各種聯想,從迷人的花火到無處不在的危機之外,還有如飛蛾等生物不顧死活的趨光性本能。這些聯想在「幽處餘暉」裡,直接統整在蛾的銀箔剪影裡。這些光亮的銀箔剪影間雜著斑點焦黑,一方面像是逼近畫幅下方、在黑暗之處靜謐流動的河流,以及由另一顆晶體與岸邊野花所提示出的微小生機,另一方面也像是畫布重新打底一般,由蛾的身體覆蓋成另一個新的創造空間。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謂的自然並不總是呈現如畫地或是牧歌的面貌,而是有自己的法則以及殘酷與非情的一面。然而這都無法阻止人類繼續透過藝術與技藝來征服自然,這是藝術家歐靜雲過去「風景畫的盡頭是一座虛構的荒原」系列的重要主題。回歸繪畫,藝術家的風景畫在闡釋創生與神話的同時,也展示著這種闡釋裡的人為構作與意識。這些作品經常以有趣的方式在畫面裡夾帶食物,例如「夕色」裡的草莓,或是「幽處餘暉」草叢裡的甘藍菜,而在左下角的晶體裡,水果、貝殼與絲線飾品的組合再度出現。相當程度來說,這些事物說明了這是種深切且基本的欲望,而他的個展「幽處餘暉」則是繼續以自己的方式指出在自然與創生神話之間,在其中週而復始的死亡與重生裡,藝術依然會執拗地以各種不同的面貌相隨而生。

歐靜雲 幽處餘暉 2023 油彩、石英粉、銀箔於畫布 162x260(兩件一組) 照片來源:陳譽仁 2023.6.3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