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BODO》 張碩尹 參與式的互動展覽
分享 | 瀏覽數: 81

《BODO》 張碩尹 參與式的互動展覽

Author: 林奕辰, 2023年06月22日 15時29分

《BODO》 張碩尹 參與式的互動展覽

 

《BODO》在北美館地下室一樓展出,展成是以開放式的互動劇場為形式,以錄製好的口白敘事帶領觀眾進入故事,同時口白中出現是與否的問答讓觀眾踩進兩種不同顏色的光圈下進行互動。《BODO》的故事內容以藝術家當兵的經驗寫成,內容以第一人稱視角敘述當兵的過程與心境再到對於社會角色提出質疑。有趣的是它口述的旁白是用女性的聲音錄製,用疏離的手法點出戰爭,性暴力,在到社會認同與自我認知的議題。

 

《BODO》整個展覽空間分成兩個區域,兩邊的展示內容類似,展場內的布置著多個大型的場景製作,用發泡劑搭製出類似巨大岩石或是碉堡的量體,量體有一面則露出搭建的木料結構,讓觀眾看見擺設在內的音響。

在展場裡的旁白會出現一些對於觀眾的提問,像是「你認為死後會變成靈魂嗎?」,「人生是否能夠重來?」等等提問,然後地板出現藍色與紅色燈光打出的區域,讓觀眾以是否的形式站入光區,進而參與作品故事。

在這個展間內觀眾會先看到造景,然後聽到旁白,接著跟著移動,移動的過程會看到曝台的結構,然後再次聽到旁白,整個過程彷彿在劇場內觀看演出卻不停的被打斷,直到意識到自己識在美術館當中觀看展覽後才會發現作者利用身體感官經驗將觀眾帶入空間,觀眾們在這些過程中更去用自身的腳色經驗進入作者的劇情當中。作品使得觀眾如同「角色扮演遊戲」的參與者,推入觀眾自身的立場進入整件作品,

 

延續上一段,這整個展覽的展示手法與文本內容存在相互呼應卻同時也相互矛盾的效果,展覽透過曝台與燈光交錯製造虛無感的手法與文本中一再去讓眾反思對於社會權力與暴力的提問,利用這種讓觀眾透過自己的社會身分去接示自身的價值選擇,卻在讓觀眾回答時只出現「是」或「否」的回答,通過對錯兩種絕對的價值去推進劇情,然後在整個文本結束之後不會得到任何結論,或是結局。也許這樣的安排彷彿是展示文本本身一個虛無的內容,扣回文本自身。

 

這種選擇題式的手法其實與電動遊戲裡的腳色扮演試類似的,像是有一款遊戲《史丹利的預言》也是通過一樣的手法去讓玩家發覺自己在別人設計好的世界裡做選擇,整個遊戲的進程都是無意義的,最後的結局都已經是被設計過的,玩家的選擇都是被安排過的。

回到《BODO》本身重點圍繞在探討「暴力」,放入美術館中與遊戲不同,它更透過空間去實現它文本的討論,選擇題式的互動讓觀眾意識到現實中面對隱藏的 「暴力」是否也只是通過「是」或「否」就概括而過,而作者便是透過這樣的「親身參與」,引領人們反思現實生活中曾似曾相識的場景。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