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宿舍廁所沒衛生紙的觀展經驗
Author: 林顥勳, 2023年06月24日 23時57分
評論的展演: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斷頭鬼之夢是名為斷頭河這項藝術計畫的其中一個展覽,其中包含很多種形式,而斷頭鬼之夢則是以田野調查和計畫型創作執行。斷頭河計畫的內容圍繞在北台灣山區,調查著山區邊界的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互相連結與摩擦,除了實地的田野調查與社區介入,也有出版、影像等不同形式,試圖對事件以非單一視角切入並觀看,探究族群之間的關係。
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鬥爭在國中時有讀過,漢人為了擴增土地而往山上開發,似乎將課本蓋上後這段歷史也消失了,畢竟不論是電影還是新聞,最常與原住民做文章的便是自身文化的保存與日治時期,而這段漢人與原住民的歷史卻很少浮出水面,這檔展覽除了說出這篇故事,也運用了各種不同的手法,其中也有甚至可以稱為離奇的手法,我認為除了再一次認識這段歷史之外也同時獲得不同觀點。
漢人開採山區,與原住民發生衝突,而原住民則以斬首血償,進而衍伸出無頭屍,無頭屍的頭顱被原住民取走,因此如果沒有特別的物件辨別,再當時將無法確認身分,也因此出現了許多的無頭屍骨之墳塚、陰祠與龕位。
藝術家在深入研究時似乎沒有想站在單方立場,而是想讓事件本身說話,讓觀眾與事件對話,可以在展場中發現,物件雖然看似很滿,但之中氣氛的營造與空間的配置,都給觀眾喘息的機會,沒有想強加意識形態於觀眾,作品之間有著連結也充滿空間,譬如一下到展覽的樓層便看到的第一件作品:《鬼祠 》,充滿著墳塚、陰祠與龕位,光是這裡就帶給我脫離展場語境的氛圍,不像是藝術家在向我對話,而是這些無名的《魂 》在敘事,加上《眾靈及其代理者的地誌 》這件作品,作品裡請了多位靈媒、薩滿、擲筊者與自然溝通師,跳脫日常生活的方式,感覺真的與這些《當事人》產生超自然的溝通,雖然不是真的面對面,但確實幫作品增添了一些除了資料外的真實。
對於計畫型創作和田野調查,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讓觀眾對研究項目感興趣,並真的像親身參與了藝術家的調查,畢竟展覽展出不能選擇觀眾,以資訊為重的這類展覽若沒傳達到訊息就可惜了,在《斷頭鬼之夢》中可以看到,資訊除了能夠清楚的傳達外,形式上分成了好幾種成果展現,分別從各種不同的地方切入,雖然形式不一,卻都導向了主軸,不會像某種學術論壇,整個展區可以說是同時有著參觀的自由,也充滿了詭譎的氣氛,就像是藝術家在兩層樓的空間裡展開了名為《斷頭鬼之夢》的領域,改變了關渡美術館磁場一般,不知道藝術家有沒有注意到,展場的氛圍似乎不想讓觀眾待著,有此地不宜久留(非貶意)的感覺,或許這些捏造的詭譎被帶出了作品,正充斥著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