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盪-吳瑪悧個展》展覽評論
分享 | 瀏覽數: 188

《盪-吳瑪悧個展》展覽評論

Author: 鄭丞邑, 2023年06月25日 15時35分

評論的展演: 個展

 

走進一樓展間,我被一座座巨大的文字盆器所吸引,它們像是在說著什麼,但我卻無法一眼看清。盆器裡的土壤濕潤而鬆軟,台座上的土壤則是不規則地散落,形成一種自然而有生命的氛圍。我走近其中一個盆器,發現牆上有一段文字,是末日松茸的文章節錄:「當我們以為在這受控制的世界裡已一敗塗地,蘑菇自由狂放的生命力卻是一份禮物,也是一條指引。」這讓我想起了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她希望透過土壤的認養計畫,讓人們將展場中的土壤帶回家栽種,體驗與自然的連結與轉化。展場的另一端,有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認養土壤的時間和方式,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想法,也很符合藝術家對於環境永續的關注。我決定參加這個計畫,於是填寫了一張表格,並拿了一小袋土壤。我打算回家後把它種在我的陽台上,看看會長出什麼樣的植物。

 

我沿著階梯走到二樓,這時我才看到了一樓作品的全貌,原來那些文字盆器組成了一句話:「重建一立方公分土地需要100年」。這也是這件作品的名字,讓我感到震撼。藝術家用了微觀和宏觀的視角,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土地和自然的價值。在二樓展間裡,還有其他幾件作品,都和土地、環境、文化有關。其中一件是《偽裝-挖土機》,藝術家用玩具挖土機在展牆上挖出一個洞,像是在對抗某種既定的秩序,也像是在創造某種新的可能性。我覺得這件作品很有力量和反抗精神,也很有創造力和想像力。另一件是《新莊女人的故事》,藝術家用影像和聲音記錄了新莊紡織廠女工的生活和回憶,展現了她們在社會變遷中的困境和堅強。這件作品讓我感動和敬佩,也讓我思考和反省。這兩件作品都呈現了藝術家對於人文和歷史的關注,也展現了她對於破壞和重建之間的平衡感。

 

在三樓展間裡,有兩件作品讓我印象深刻。一件是《巴魯巴》,藝術家將自己寫過的一本介紹現代藝術的書撕碎後再放入碎紙機裡,最後只剩下細小的紙屑。這件作品讓我想到了藝術是如何隨著時間而變化,也讓我想到了藝術家是如何對抗固有的藝術史觀。我覺得這件作品很有挑戰性和實驗性,也很有自我表達和批判意識。另一件是《帝國的滋味》,藝術家訪問了六位在旗津經營美食的移民,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是因為戰爭、有的是因為全球化、有的是因為生計,他們都用自己的故鄉美食來表達自己的文化和身份。這件作品讓我感受到了食物和遷徙之間的關係,也讓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在展場中,還有一個流水席的桌子,上面有筆和紙,藝術家邀請觀眾畫下自己的家常菜,並寫下這道菜和自己的故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互動計畫,讓觀眾成為藝術的創作者,也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也參與了這個計畫,我畫了一道我的母親常做的咖哩飯,並寫下了這道菜和我的母親之間的故事。

 

最後,我來到了展場中央的《盪2023》,這是一個可以讓觀眾乘坐的鞦韆,上面堆滿了碗盤,下面散落了碎片。這件作品讓我感到了一種危險和刺激,也讓我感到了一種遊戲和趣味。藝術家用這個作品來挑戰觀眾的視角和感官,也用這個作品來展現藝術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創意和勇氣的作品,也是一個很適合在高美館這個空間裡呈現的作品。我也嘗試了乘坐這個鞦韆,感受到了一種既驚險又快樂的感覺,也感受到了一種既混亂又美麗的感覺。

 

吳瑪俐的個展《盪》呈現了她在不同媒介和形式上的藝術實驗,也反映了她對於當代社會的關注和批判。她用她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視野,挑戰我們對於土地、環境、文化、人文等議題的既定觀念。她用她幽默而富有詩意的語言,引發我們對於這些議題的討論和反思。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