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許哲瑜 白屋 Gray Room
分享 | 瀏覽數: 97

許哲瑜 白屋 Gray Room

Author: 王詩淇, 2023年06月25日 22時13分

評論的展演: 崩塌記憶之宮

記憶研究似乎是當代顯學,近年來越來越多學者從社會學、科學、心理學等各個領域向內挖掘。而在藝術方面,藝術家或由個人記憶為出發,使用不同創作手法轉譯或重現給大眾,或針對某重大歷史記憶,再以自己理解事件的意義去做藝術性的對話、引起觀眾對於事件的關注。

不同於人們對於「記憶」的普遍討論話題、印象:關於腦的、長期記憶/短期記憶、過目不忘的人。涉及在記憶的研究更關注的點是在於翻轉記憶作為動詞、而不是身為名詞的形式。也就是記憶不僅僅是對於過去某事件的描述,更是被強調它於現在發生的當下、是現在對於過去的想像,為那些可能經歷過或可能沒有經歷過的人確立意義。

過去的真相似乎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不只是因為今天對於過去的記憶與真正的過去定有出入,而是當觀眾進入美術館,我想很少人是想要暸解藝術家曾做過什麼事、有什麼樣的日常生活,而是想知道藝術家們通過攝影、電影、音樂、繪畫等不同媒材的創作手法操演後的產物,到底要表達對什麼的關注?若是一段記憶的話,為什麼會挑選這樣的記憶?為什麼選擇這樣的藝術手法對這樣的記憶進行操演、觀看、甚至是賦予其新的意義?

 

我選擇評論的作品名稱為《白屋》,是藝術家許哲瑜所做,為空總年度展覽《崩塌記憶之宮》裡其中一件作品。展覽《崩塌記憶之宮》取自作家陳傳興在〈銀鹽熱〉一書中最後一篇〈銀鹽的焦慮〉中一句描述──將成廢墟的記憶宮殿。隱喻展覽裡眾多藝術作品,如:虛假的古文物、似曾相識的影像、歪斜的民主聖殿…等等所營造出給觀者具有歷史回憶痕跡、又似真非真的整體印象。展覽似乎是有一統一脈絡所以雖有眾多藝術家、各式不同面向的藝術作品,但就像是條條細線編織在同一個文本上,都可以符合展覽的語。如同展覽簡介所說:「兩條軸線交錯,一是文本化的歷史,二是物質化的記憶。」敘述可能有點抽象迷離,但體驗當下,展場的藝術品很自然的成為一種可閱讀的文本,帶你進入某一段記憶當中,而此時記憶也不只是被觀看的客體,而透過藝術品變成可單獨展現的主體一般。

 

《白屋》這個作品以 3D技術掃描藝術家祖母生前所居住的房子,以VR虛擬實境呈現,作品長度約為16分鐘。體驗作品的當下視覺感受十分新奇,觀者會進入一個全白的空間,而空間卻不是白盒子空間那種乾淨平整的牆面,而是臺灣老式方屋的模樣,有壁癌、矮茶几、破舊的櫥櫃、神檯…等等。在地台灣味去掉所有質感與色彩變成全白,同時混合著電腦仿真的數位感、3D掃描的邊緣型破碎,帶給人一種非常熟悉,卻又不符合觀者記憶中的一種違和感。

開始慢慢適應虛擬實境世界後,觀者會不自主的思考起自己的處境,而觀角色在記憶中的參與與反轉,讓我覺得非常有。觀者在作品裡,原本像是一個時間旅行者在參與藝術家的腦袋裡播放過去回憶的錄像,後來會發現截然不同,觀者是直接被丟入清晰、且主觀的記憶中、成為過去記憶的一部分的!為什麼會說被丟入記憶裡,我想是藝術家設定觀眾與影像主角間的種種細節的處理。首先進入虛擬實境,觀者意識到自己在處在一個神奇的視角,似進入藝術家拜訪的客人、以平視的角度窺看四周,而主角似乎不知道你的到來,總是在做自己的事。慢慢的、觀者的視角漸漸轉換成俯視,好像自己變成一個靈體、漂浮於空中影像畫面跟故事情節有時會發生延遲,似乎是存在停留給觀者反應的時間。隨著故事線繼續進行,作品旁白聲音會越來越搭配影像中的主角、將故事向第一人稱的中心推近。如:主角原本在做自己的事情,而聲音只是旁白,像是腦袋中浮現的自問自答,接下來你會發現主角的視線越來越常看向妳,甚至在他提問時,你所處的位置會從遠遠觀看陡然被召喚到主角面前。而主角手拿一顆球,沒動過的嘴巴卻合著配音提問 :「你會不會把一個東西看成兩個?」那時,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會嚇到從觀者自認是個擁有距離的靈體,頓時又感覺自己是一個實體、確實的在被問以及所屬這個空間裡、甚至逃不出去。

種種關於人在回憶當下的體感體驗也被很好的重現在作品裡。記得作品有一幕,是主角的靈魂一步步從一個房間的床上起身,但是前一個影像持續且並未消散,所以主角每走一步都留存了影像、就像是定格動畫被定了下來。而旁白的聲音是藝術家回憶自己與朋友的一場對話,正在懷疑自己是不是靈魂出竅,想起朋友說:我覺得不是。違和的是,身在這場記憶的觀者,眼睛確確實實就看到靈魂出竅的畫面了,形成一種當下不違和,但是而後想起來非常弔詭的體驗,尤其是在你摘下頭盔時。會發現剛剛體驗時自己會迷離在其中,像是那些事件是自己真實經歷的一樣,回憶記憶當下往往主觀又清晰,記憶在腦袋中懸宕翻滾而反覆多次咀嚼後剛剛清晰的畫面又變得撲朔迷離,可能完全脫離原來,而偏向自己的所想要的真實了。

 

其他細節如光源也是一個主要看點,發現有主角在的地方光源就會亮起來,而人物不在地方的房間會慢慢變暗,很自然且隱約的引導了觀者的視線。我發現自己竟會去捕捉暗下來時的房間,似乎有什麼故事未完結但是停在那,像是時間在那裡靜止了,而在人物還停留的這個房間才在流動,都很符合人進行回憶的時或是促使人重新理解記憶,所做的藝術手法表達。

 

記憶此刻不只是被觸碰、思考的客體,而已經藝術家通過不同的操演,賦予其新的意義。在藝術作品這樣轉換視角的關注下,記憶變成對於過去回憶的當下實踐,不只停留在針對被記憶的過去所留下的痕跡做相關研究探索亦表現出現在對於過去重新的操作與引發共鳴。

 

 

參考資料:

1、         空總展覽《崩塌記憶之宮》導覽手冊: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nlndF6srBaVikjb5Y_YUq1iRk7-5iB31/view?usp=drivesdk

尊彩藝術中心 藝術家許哲瑜:http://www.lianggallery.com/?portfolio=許哲瑜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