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坪的散步練習》—鳳甲美術館
Author: 陳璿仁, 2023年06月25日 22時43分
評論的展演: 《一百坪的散步練習》
《一百坪的散步練習》是一檔於鳳甲美術館自2023年6月2日至2023年7月30日的展覽。在觀看展覽名稱與論述時首先聯想到之前在北美館的展覽《夾縫中行走》,同樣將主題聚焦在空間與身體感上,所以不由的做了一些差異的比較。 在《一百坪的散步練習》論述中明顯感受把重點投放在關於私領域與公領域模糊的界線,展覽作為實體空間的載體,作品與作品之中能夠產生的行走距離使身體感知,如果展覽作為一件完整的作品,他的形式與內容便有趣的搭上橋樑而不會讓人感到突兀,也不是說如此理所應當的正相關而正確,展場中大面積留白的空間昇華原先每件作品彼此都視為獨立個體,之中由身體行走帶動的節奏感強化了作品間的關係, 去貼近像是景觀社會那樣透明化的存在;而《夾縫中行走》採取理性分類的方式規劃作品,作品種類繁多存在於展場中更像作為資料般的被展示,行走作為像是閱讀工具書的在空間中擴張的版本,只能更加抽離的觀看,相較之下我認為《一百坪的散步練習》在規劃上更加自然也更能夠貼近感動人。
位於展覽中心最大面積空間的位置是我覺得展覽中安排最爛漫的空間配置,封閉卻寬大的空間能夠瀰漫緩慢的步調。靠近窗邊的是楊季涓的《下雨了》,乘著作者的自述能知道選擇窗邊的意圖,當天陽光散漫溫和自然黃光是能夠更加渲染作品的,稍微覺得可惜的是能夠在符號上得到作品與窗之間的連結,但我認為還是略顯強硬,或許能夠再更佳貼近空間的去陳設加強之間在直接感官上的聯繫,而或升或降的鐵絲在拉動時機械產生的在鐵絲近地的尾端波盪的黏稠感是在這樣材質上很貼切的表現。
左側是鄺鎮禧的作品《虛構挪移》,由能夠推動的玻璃拉門排列一面,彷彿隔出了兩個空間,實則因不管怎麼配置拉門總會有空出的位置無法填滿,空間處理上能使觀眾若有似無的感受微弱的流動,既不是卡住的也不是完全隔檔那樣稍微邊陲但隱晦的空間感是吸引人的地方,也製造了來來回回人行走路徑的可能。
中間是何彥諺《睡眠大廈》作品其中的幾個物件式的擺設在感官上是參差落差而平衡的,使用一些現成物像是電源開關卻剝奪開關作為開關的功能性,其他像是資料般陳設似乎作為此展間之外錄像的相呼應,意識,潮汐,月亮,感覺想要很用力很理性的去說服自己。
此展間的最後方是魏柏任的作品《敗口》,一大面積的牆完全擋住了後面一小塊空間,只在底下留下了一小段縫隙大約是一個人躺著的厚度。起初遠看以為是能夠從下鑽進去進入裡面的空間,蹲下發現縫隙向內伸厚度逐漸變窄,裡頭呈現斜坡。躺著向上仰望能看見斑斕的牆邊紋理就像是壁癌,更深入才注意到原來放置在地上的水桶接著斜坡上破洞滴下的水,水聲頓時貫穿整件作品,微弱的存在於整個作品以至整個展間那樣寧靜,破洞的地方從上透出微光為水桶及地上剝落的牆壁碎片打光,微弱而柔和。躺著才發現整間展間材質那麼舒適,剛才沒注意到的木紋地板踩踏能夠發出聲響,一下子感官因身體姿態的變化充斥膨脹極為細膩。
這個區域的作品都再現了像是私領域或室內空間中會出現的物件:玻璃拉門、拉櫃、電源開關、水桶與壁癌⋯⋯,擁有作為一體的和諧與存在空曠展間顯眼的衝突,而本身展覽作為向外公開的一種手段便能引渠直接的生成公私領域議題的討論,暴力一點大可像是直接展示私密的影像等等,但這次展覽整體而言使用的語彙並不暴力反而溫和,有意將生硬的議題在轉化之後使之潛行於較深層的地方,留著一些詩意讓觀者是很舒服的在展覽裡存在與參與,在這點我認為觀展體驗是很愜意而且失去時間的,這或許也再次與此展覽的名稱回應上,是一場身體力行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