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從景觀社會到意識工業 沃倫.奈迪奇個展》當代社會無盡的資訊之海
分享 | 瀏覽數: 87

《從景觀社會到意識工業 沃倫.奈迪奇個展》當代社會無盡的資訊之海

Author: 林子皓, 2023年06月25日 23時01分

評論的展演: 《從景觀社會到意識工業 沃倫.奈迪奇個展》

    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下,我們置身於一個數位化的時代,自媒體的經營相當便利,在網絡上的任何資訊或言論都能輕易的映入眼簾。而我們都參與其中,大腦與心智成為了當代社會的工廠,我們不斷地產出並展示在網絡時,你我也就成為這張漫天大網中的一個個節點。

    這場展覽探索了我們作為心智勞動者在資本主義系統下的角色,以及擁有無限資訊與數據的同時,我們如何與自身和現實世界建立聯繫。透過兩件展品《從景觀社會到意識工業》和《披薩門事件:從謠言到妄想》,展覽呈現了資訊社會的深層影響,並探索了網路意識工業對我們認知和意識的塑造。

    這次藝術家受邀來到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展出作品。作品《從景觀社會到意識工業》遍佈整個展場,自天花板垂吊的霓虹燈裝置閃爍著一個個字詞:注意力經濟(Attention Economy )、深偽技術(Deep Fake)、假新聞(Fake News)、大數據(Big data)以及意識工業(Consciousness Industry)等等。將近五十個字詞以霓虹燈為媒材,交織出一個宛如大腦般的神經元網絡。霓虹燈作為舊時代的產物,在描述當代數位化社會的語境下,看似格格不入,實則恰如其分。藝術家給出的解釋是,霓虹燈這一產物被沿用至今,其被賦予的功能往往是招牌,是一個消費文化與資本主義的象徵物,這些燈管挪用了此一概念,並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當觀眾置身其中,會感受到忽明忽滅的字詞建構出了某種意識流動的狀態,並且在展覽現場會聽見霓虹燈管通電時產生的嗡鳴聲,在視覺與聽覺的感受上是接近超載的,而這也近似於網絡時代下你我的處境。

    第二件作品為錄像《披薩門事件:從謠言到妄想》,資訊的超載在當中的運行更加直接了當。錄像中同時存在好幾個影像,並且多個音軌為同步播放,內容主要聚焦於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因假新聞而爆發的披薩門事件,影像節錄自各個媒體的報導、採訪、群眾意見以及名嘴訪談,並且從中偷渡了許多無關的內容。觀眾觀看時難以聚焦,報導的片段被剪碎、重複播放,或是以一種病毒式的、網絡迷因式的樣態對觀眾進行轟炸,這當中觀眾的注意力不斷被分散,在觀影過程中形成一種強烈的疲勞與無力感。而這種無力感恰恰符合藝術家所描述,意識工業的建構過程,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以致於訊息變得真假難辨,真正重要的資訊反而被淹沒在汪洋之中。值得關注的是我們在當中扮演的角色,我們被主流媒體所影響,作為訊息接收者的同時,也不斷地向外傳遞這些資訊。在當代,身為心智勞動者的我們都身處在資訊巨浪中,無一倖免,而我們也都會在某一刻成為造浪者。

    綜觀整場展覽,我們能在其中窺見到無限資訊與數據帶來的無力。華美的霓虹燈管吸引觀眾目光,群眾本能的擁有某種趨光性,然而藝術家試圖揭露隱藏在其中的不堪。如今數位化的時代,群體變得緊密相連,隨之而來的是個體的消弭,也因此意識工業變得容易作用在每個人身上。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比喻,媒體就像是我們的眼睛,帶我們看見日常生活之外的世界,它能讓我們看見社會的脈動,甚至是讓我們看見不同國家的文化思想。也可以說,媒體是我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而在當代社會中,這雙眼睛漸漸失能了,因為當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其中一雙眼睛時,我們接收到的是無盡的資訊。每雙眼睛看見的世界都不一樣,我們又要如何認知誰的世界才是「真實」呢?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