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夾縫中行走》
Author: 林峻銳, 2023年06月26日 22時52分
觀看《在夾縫中行走》,是位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自2022年9月8日到2023年1月8號檔期,由策展人張芳薇所策劃的展覽,記得當時參觀了兩次,由於參展的藝術家以及作品量非常的多,包含不同風格與不同形式的作品有平面繪畫、實驗水墨、動力裝置、行為表演、雕塑、錄像及相關文物等,走進去像是很強烈的告訴我們,利用每個不同的作品一一的列證所有有關於夾逢之間的關係,此展覽也利用了大量文字的敘述將我們想像不斷的向外擴張,體會不同於夾縫中或是行走抑或是行與走的解釋。此展覽主題從人類生活周遭延伸到人文歷史的行成,更間接地呈現我們在觀看展覽時彼此交互行走的關係,對於「行走」一詞,也有許多延伸的意義存在。在展覽動線上也是致關重要,利用許多交織的空間關係,還有在捷徑與繞道的選擇,沒有一條主要幹道的動線而是讓人在裡頭來回穿梭的呈現人與人之間的夾縫存在。
所以對於「行走」與「夾縫」一詞,在展覽中感覺的到不論是在空間性或是作品方面的呈現,始終讓我們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像是白雙全的作品《台北手記:2011.11.19-2011.11.28》是白雙全的日常手記裡一些趣味的短小句,從一路貫穿整個展覽動線的文字,像是沒有盡頭沒有方向的延伸在牆壁邊緣,文字的感覺日常但又不具體,是簡單的敘述但又不連貫的將我們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向外四射,雖然這些文字的呈現方式不是算新鮮,但確實與展覽主題緊緊相扣,所謂行走所產生的路徑,動作產生的行走,我們因為觀看而有所行動與思考想像,也進而交織而創造。夾縫的感覺不只是步行的空間經驗,更多在於行走於事物之間,了解到彼此的關係存在與應對方式,如同捷徑與繞道一樣產生一種選擇。
對於展覽內的作品最有意思也是白雙全最早在2007年的作品《東京異類旅行計劃二:谷之旅》。本身對於裝置類型或是影像複合類型沒有抱有極大興趣或是專長的我,依然對這個展覽與他的作品連結帶給我很大的讚嘆。白雙全本身就擅長取材於生活周遭利用這些日常的人事物,在於人文歷史上用有趣的方式做連結,也因此讓我們利用行走與夾縫,連接到人與人的關係所創造的城市與歷史文化。像是這件作品他翻閱了一本東京的地圖集,而在尋找這本書當中地圖因為制式裝訂的書本而看不見的區域或路線,並進行探索利用影像作紀錄,從虛擬空間的想像到實體空間的實地訪查,因為厚重的書產生像兩個山谷峰的想像,而命名谷之旅,在觀看地圖的同時產生了現實空間又走回我們所看不見的想像山谷之中,從地圖上各種路線的交織線條、書本因為被夾住看不見的想像路徑,在實地訪查所行走之路、書本厚重而生的隙縫,都完整的驗證我們如何在夾縫中行走、生存。我認為地圖這個符號也意喻著我們所航行的方向,我們計畫與預期的路徑與目標,並且探索我們未知的具有挑戰的區域。
在這檔展覽裡,策展者似乎想利用大量不同的素材與不同類型的觀點去支撐著整個主題的脈絡,使整個展覽的資訊量相當龐大,在我一看完時會認為有點小囉嗦,不知道如何抓重點,雖然主題也像是這種日常瑣碎感覺一樣,讓人能夠從中思考日常中行走在夾縫中感覺,如果從這個觀點下去或許能夠理解,但在大量作品呈現下活許還是覺得有些繁雜,例如有些作品沒有在藝術家本身脈絡底下將其單一展示,某部分卻如同像只連接到一個名詞而已的,在意義與詮釋雖然是相通的,但依舊會令人感覺作品的意義相當單薄。不過也因為這些大量的作品存在著,在整個主題壟罩下,每個作品是扣合著主題的,只是從不同角度不同面相出發去思考,一點連接著一點,一條接著一條而形成一個相當龐大厚重的主題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