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整肅儀容》
分享 | 瀏覽數: 173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整肅儀容》

Author: 張郡慈, 2023年06月30日 21時48分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整肅儀容》

 

高重黎,1958 年生於臺北,是1980 年代前衛展覽「息壤」的創始成員,作品展現感知與影音技術的歷史辨證,在創作中進行媒介考古,探討影音機器歷史中的權力結構,並持續在當前的生產體制中尋求解放,是臺灣影像實驗創作的先驅之一。

 

早年因就讀印刷科系,而開始接觸攝影,受西方影像歷史影響,也深受馬克思「唯物理論」的啟發,讓他深刻體察到要從物質生產條件、勞動關係的重要性,促使他不斷的研究「影像生成」的原理,並手工實驗屬於自己的影像生產工具,企圖探討影像生成過程中所隱含的時間、政治、歷史。也因此高重黎並不把相機、底片膠卷,單純視為製成影像的工具,反而從各種面向手法進行媒介考古,由更為哲學、具辯證性的視角來討論,探討機器和影像、影像與人類之間關係,持續在當前的生產體制中尋求解放。

本次在北美館的展覽名稱引述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唯物論的關鍵名句:「發展出自己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會隨著他們的這個實際狀況,而改變他們的思想和思想產物。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強調物質生產條件影響我們的所思所想。

展出作品逾40件,不僅包含手繪動畫、雕塑、攝影與實驗電影,甚至有發明專利的視覺玩具,以及在自行產製的光化學機械動力裝置,見證高重黎長久以來的創作觀點與多元的創作形態。

1983年首次個展開啟了高重黎對於「何謂攝影」的追索,多件作品回應他對影像光學的思索,如《整肅儀容》為其首件錄像裝置與雕塑,本次亦以2023年新版作為展覽開端,改由網路攝影機、物體辨識的深度攝影機(Depth Camera)和螢幕所構成,觀者看著螢幕上自己多重的延時鏡像,挑戰觀看的主體性。高重黎表示:「陽光之下一切時間中的存在,稱為『物』;當物(體)反射或發出的光成像於平面(如投影),這時它若是個天地、左右相反的可見,稱為『物影』;按照光學理論被製造並賦子它意義的人造物,則稱為『影物』。」這個展覽,就是對於「物、物影、影物」的探討所組成與展開的。

接下來要講的是入口處的《整肅儀容》,這件作品起初在完全沒有人經過的情況下,我一度以為這只是把已經錄製或拍攝完成的影像在螢幕上播放之類的,但如果走近一看就會發現自己出現在螢幕上面,反而讓人有種被監視的感覺,四處張望後就可以發現原來後方位置放置了攝影機,而畫面中自己的行為會比現實中的慢了一些,並且因為反射的緣故,造成螢幕裡有更多的螢幕,越遠的畫面也會使畫面延遲得更久,雖然這件作品名稱叫《整肅儀容》但其實螢幕上也只能看見自己的背面,和自己在螢幕上多重延遲的畫面,並不能長時間的從螢幕上看見自己的正面,我覺得這部分很有趣,所以會想利用螢幕上的延遲,然後迅速的看一下攝影機,再迅速的轉向螢幕,想看清出自己的正面,我不知道別人,反正我是這麼做了,因為說到整肅儀容,不就是要整肅自己的形象及服裝儀容,但我只能從作品看到背面,雖然畫面裡的影像和現實中的有所延遲,但只能從那短短的延遲中看見自己的正面,而且還越來越小,小至看不清,而且我之後再旁邊觀察其他觀者的反應時,發現他們對於看到自己出現在畫面中的行為出奇的一致,經過→看見螢幕上自己的多重延遲影像→找攝影機→看著自已在畫面中的身影→開始玩畫面中的延遲,我在旁邊看時,一部份人都是這麼做的。

《整肅儀容》這件作品,讓觀者一進展場就可以和作品作互動,整個展期作品一直都是進行式,需要觀者才可以完成,因為如果一直都沒人經過的話,螢幕中的畫面就好像是靜止了,沒有任何的變化,就向照片一樣,但因為這個即時影像,把觀者帶入作品,使觀者和作品的關係拉近,讓觀者可以一起參與作品完成的過程。

 

 

 

 

參考資料: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3261&type=0

https://artemperor.tw/focus/5321

https://www.tfam.museum/News/News_page.aspx?id=1720&ddlLang=zh-tw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