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無光風景》機器,人
分享 | 瀏覽數: 112

《無光風景》機器,人

Author: 陳劭瑜, 2023年08月21日 12時40分

評論的展演: 《無光風景》

      首次觀賞機器人與藝術家結合的演出,此演出形式在當代藝術中非常新穎,為舞蹈、戲劇與科技的表演藝術跨界展演,故事背景為一位眼盲喑啞的女子獨自生活,周遭的所有事物透過機器人管家代為處理,可說她生命裡所有的物件、情感及安全感都是由機器人作為傳遞,藝術家王連晟設計機器人並賦予「它」象徵男性的管家角色,藉以探討女性在社會中壓抑的處境。

      舞台的設計簡單明瞭,角色設定也只有一位女子、管家機器人與檯燈機器人,一開始不太清楚角色定位時,不會讓人直接聯想到機器人就是管家,雖然它會提醒女子為盆栽澆花、她情緒不好要深呼吸、提醒她站在窗戶前,但都是冷冰冰的情感表達,可能因為是機器人傳達出來的,且感覺它在支配與控制女子的生活,主從關係不再由女子控制,當劇情走向到此時,能感覺到女子情緒起伏很大、與管家機器人的關係極致緊張,整個情境製造給觀眾詭譎、懸疑的感覺。

     這場演出的音樂與音效設計和劇情搭配得很好,有環境音、女主角情緒、AI機器人的聲音,使觀眾能夠完整進入劇情中的情緒,可能自己本身對舞蹈和戲劇的涉略不夠深,但音樂專業的我能透過音樂讓我更進入到劇情中,尤其是情緒的部分,跟著女主角一起感受備受男性壓迫、支配控制的痛苦,而舞者有些肢體動作也類似機器人的感覺,不曉得是不是為了傳達什麼訊息。

      當今結合AI的跨界演出愈來愈多,也許是世代的轉變、科技的進步,但使用機器人的演出讓我不禁思考:難道連藝術也即將被科技取代嗎?當然很多是機器人還尚未能做到的,尤其是情感表達的部分,表演藝術與冰冷的科技跨領域結合,要如何產生互動、對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去年因為全球疫情的影響,許多演出都取消或改成線上直播演出,而這樣的演出形式會不會是後疫情時代的一種型態呢?雖然直播技術已被普遍應用,但位於表演藝術產業來說,進劇場、音樂廳觀賞演出應該還是首選,透過螢幕難以表達表演藝術的美、情緒,尤其是空間的侷限,也期望自己能夠多參與、觀賞這類的跨界演出,對於這樣的元素結合能更加理解、應用。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