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植.母.間—曾琬婷個展 策展論述
分享 | 瀏覽數: 361

植.母.間—曾琬婷個展 策展論述

Author: 蔡士瑋, 2023年10月10日 15時57分

植物是曾琬婷的創作媒材也是其靈感來源,同時也是她的目的。

植物學對她來說是專業技術訓練以及科學教育的成果。植物學的研究是養成她自身理性思考和知識建構的根本。植物就是人類的祖先之一,也是人類世界最早出現的事物,這是一個溯源也是一個重建意圖的根本創作。植物的多元系譜和種類也正好是藝術展現的特色,亦是當代藝術所謂跨領域最初步、也是最簡單的呈現。而就藝術家本身來說,怎麼從植物學或是科學的建構與學習跨越到藝術的呈現和感性的表達正是這次展覽要探討的。同時,也是呼應了她最早在南州學習種蓮霧的科學實習,而這次她則以藝術家-園丁的身分回到南州,甚至進入藝術家的家和藝術家的花園(水林藝術空間有一個前庭花園和後面的植物園)。「我們必須耕種自己的花園」,伏爾泰如是說。這個花園由曾琬婷所造就,她一手編織這次的藝術植物園。

 

本展第二個大主題就是「母親」、「母性」、成為母親的「女人」、藝術家作為母親或是母親是一個藝術家等的以環繞「母親」為主的概念。作為母親,藝術家的身分會不會有所不同?或者,我們應該說母親跟藝術家一樣都是由生產所定義的。母親是一個創作過程的產物,有了子女才有母親,這也是展覽的諧音字:「植-母/子-母」。況且,植物就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必須由她所餵養,自然環境是現代環境的祖先,我們談論地球母親、世界母親,我們偉大的源頭和餵養我們的天父地母。大自然是偉大的藝術家,她生生不息的創作,曾琬婷一方面效法她們,一方面研究她們,同時也用她們來創作,用她們來生活。我們的一切包裹著她們,她們也圍繞著我們,這便是第二個大主題要討論的事物。簡言之,我們用母親來表達生命的源頭、創作的開始和藝術家作品的女性、母性、陰性與生產、養育特質,同時水林藝術空間的母性空間特徵也在此呼應。

 

第三大主題則是關於「間」的討論。

「間」在這裡有「空間」、「間隙」、「房間」、「間斷」、「中間」、「之間」等相關意思。這些意思大概可以談至少三點:首先就是「空間」。藝術空間中的空間,花園中的花園,花園內的花園,藝術空間中的花園、創作與展示的空間等的討論,而這些空間直接的聯繫到母親和孩子,觀眾和藝術家、藝術家和策展人等關係,這個藝術家的家(水林藝術空間)就是在此次展覽中成為花園,成為一個母親藝術家的展覽地點,這個展示使得母親和孩子一起在場,也是母性空間的呈現。第二個討論就是「間隙」概念。曾琬婷的創作讓植物或自然與我們接近,讓當代社會不再與自然有鴻溝,而是縮短了距離讓我們與自然更接近,當然她的創作方式也有批判和推遠的成分在,這也顯示出人類和自然之間的「間隙」與距離;另外,間隙讓社會、土地、自然、藝術之間能夠擁有呼吸的空間,有適當距離保持安全和保有自我;最後,間隙之間的雜草意象,或許是讓生命展現出來的機會,是一個狹小的窄門,讓某些所謂不起眼的、容易忽略的植物發展出來,也讓我們見證生命的旺盛與豐富。第三,最後一個主導的討論則是「中間」或「之間」概念。藝術家介入了植物和人類生活之間,介入世界和環境、土地和文明、知識和技術(/藝術)之間,也在母親與孩子之間找到喘息、連結、互助、相互承認和肯認的場所。藝術家總介入在藝術和藝術作品之間,在藝術理論和觀眾之間,在自我和世界之間。藝術在科學和知識之間如何拿捏,在技術和情感之間如何運作,在藝術空間場域和自己的工作室之間如何呈現,這些都是這個「間」的主題要討論的範疇。

 

那麼,結合這三大主題的討論,或許可以再提出第四個大主題,即我們還想回歸一個女性特質的藝術表現如何具有特殊性和文化性,就是一種陰性藝術的可能性。植物的選擇剛好與這個女性意識搭配起來,成為一個顯著的主題與闡釋方法。作為沒有聲音的、通常作為背景的存在被提了出來,作為所有人關注的焦點,植物科學中的藝術性也在這裡表現,同時也顯現出與傳統的植物學藝術的差異特質。性別問題在當代的突顯確實在水林藝術空間比較少呈現,雖然從蔡水林的母親到執行長女兒都呈現於此,卻沒有強調出來,期待本次藉著曾琬婷藝術家的陰性特質,能夠在其作品上呈顯出這個問題的討論。隨著女性主義的發展,今年大約邁入70個年頭,這個蓬勃發展在社會議題上的主題,也藉著台灣的民主進步一路行進著,這次在曾琬婷女性藝術和身分的藝術創作下展現出可以帶來的新的面向,期待在藝術空間第七年(2017開幕)能夠以另一個面貌展現出對在地藝術、女性藝術的鄉里有所貢獻。

 

這次展出的作品有《植物肖像計劃》、〈強佔風景〉《搧動之翼》系列

《植物肖像計劃》,顧名思義,就是要把每一個植物個別獨立出來,像是植物學藝術一般把它們畫下來,但是區別就在於態度和手法。科學的繪畫主要是為了增進研究,為了記錄與寫實,而藝術家要做的事情比較像是沙龍照,除了根本的記錄之外,情感與意義的融入更為重要,同時也必須決定顏色和表現,這些都跨越了植物學繪畫,卻也根本上連結了藝術家過往植物學的學習。作為母親把植物母親畫下來,同時替她打扮,這是生命的永續議題。通過植物學專業,藝術家把這些熱帶雨林植物的性別器官作為主要局部展現,基本上展現了藝術上的隱諱、象徵與豐富的陰性特質。同時,就肖像繪畫以人為主體的傳統的顛覆和批判來看,這系列作品也強調去人類中心主義的意涵。

〈強佔風景〉主要談外來種銀合歡以它的排他性的毒性物質強佔了土地,並且又因其母性特質而使得繁殖迅速不利於排除。這便是另一種母性風景的書寫,我們看到一種強大的異鄉人或它者特質,這個特質使得它者從外來者成為在地,並且成為統治者,我們對於這個殖民與侵略的歷史並不陌生。這個呈現以植物和自然的表現為主,也是以另一種方式探討國家與土地、種族和認同的狀況。

《搧動之翼》系列則是以蝴蝶的樣式呈現互動的意義。蝴蝶是植物的中間人,是運送者也是影響者,同時它是另一種類:昆蟲動物,作為人類和植物之間的橋樑和聯繫者,蝴蝶本身就具有多重意義。而藝術家取名「搧動」則是為了表達「蝴蝶效應」的特殊意義,就這個意義本身,在藝術家的創作花園裡也非常適合,因為一個微小的動作可以帶來無限多的特殊意義,柔弱與鮮艷的隱密世界也在一隻小蝴蝶裡展開。蝴蝶意味著轉化和變化,蝴蝶也是靈魂或者精神性的象徵,這個美麗的形象穿梭在植物花園裡,讓藝術世界生生不息。

 

 

 

 

〈植.母.間〉展覽期程:10/21(六)-12/9(六)

開幕時間:2023/10/28(六) 下午兩點半-五點半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