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藝術之慢:我所看到的《複復返 重思地景》 臺東美術館藝術下鄉「媒合藝術家駐地創研計畫」的一些觀察
分享 | 瀏覽數: 586

藝術之慢:我所看到的《複復返 重思地景》 臺東美術館藝術下鄉「媒合藝術家駐地創研計畫」的一些觀察

Author: 蔡佩桂, 2023年10月21日 11時25分

評論的展演: 2023「複復返─重思地景」藝術駐地創作

復返作為慢經濟

在2023臺東美術館藝術下鄉「媒合藝術家駐地創研計畫」成果發表會上,縣府文化處李吉崇處長首先致詞,他分享近年臺東的地方經營已做出令人羨慕的成績:「臺東這幾年走『慢經濟』,有抓到重點。」他繼續勉勵道,「駐地計畫期待藉著藝術家的專長,呈現地方特色」,並且提醒「地方特色」的建立,重點在於「村姑要有村姑特色,不要濃妝艷抹。」說此話的處長手插著腰,演繹著該有的姿態。他的襯衫滿佈的黑白圖騰,標誌著縣府引領地方朝向「南島」發展的決心。

 

處長所謂「慢經濟」的核心,用較學術的話說,就是這三年媒合地方文化空間與藝術家進行駐地創研交流計畫之主題中,所持續引用 James Clifford 著作《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一書中的 returns(復返)一詞:2021年「復返:土地的節奏」、2022年「復返:海洋的節奏」、2023年「複復返 重思地景」。然而,「復返」何以有經濟上的重要?

 

如2023年藝術駐地創作徵選的公告所提出,「如今不僅是原住民,多數人們開始回頭轉向土地的傳統智慧尋求生存認同的解套,走向「復返 (return)」的路徑。這從地方的文化根柢中獲得認同的力量支持下所形成的微型經濟生活,已然是全球化經濟時代下社群性的反思作為。」[1] 若「多數人們」需要當代生存認同下的解套,而回返土地可以提供解方,這裡確實存有「商機」。

 

駐地藝術是多方共創

問題是,這種「慢經濟」或「微型經濟」為什麼需要藝術?三年來,事實證明藝術有用:臺東縣政府表示,「臺東美術館媒合地方文化館與藝術家進行駐地創研交流計畫已第三年,前二年駐創計畫合作地方館舍2組,因成效佳今年加碼3組」。[2] 縣府甚至推動著更長期的藝術駐地空間盤點(由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亦為藝術駐地創作計畫的執行團隊之一),以找出更多能夠接待駐地藝術家之場所,讓藝術駐地在台東可以形成多節點的網絡,具備接待不同特質藝術家的彈性。

 

地方對藝術家的期待如藝術駐地創作計畫的自述,「期望藉由藝術創作者敏銳的感受性及創作量能,經由深入地方、相互學習的過程,透過藝術回應地方文化議題,進一步詮釋與展現地方價值。」[3] 這也正如前引之處長致詞所簡明提點的,「駐地計畫期待藉著藝術家的專長,呈現地方特色」。

 

然而,駐地藝術,不只是期待著藝術家貢獻而已,更是積極地促進多方共創。這點,從許多地方都能看到計畫的用心。首先,計畫沒有主事者,而是並列了三位「共同主持」: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張溥騰副教授、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林慧珍執行長,以及獨立互助創藝工作室負責人林智偉。彰顯著地方之事,是眾人之事,唯聚眾可以成全。

 

此外,2023年首次以徵件形式徵選駐地藝術家,從徵選、執行到成果分享等各層面,皆著重三方對話,讓場館方、計畫執行與駐創藝術家一起成長。一開始的徵選分成二階段,已可見對三方意見表達的細膩考量:第一階段,依藝術家志願,由場館方選擇藝術家,再進行媒合;第二階段,在媒合好的藝術家與場館組合中,由專業評審團評選勝出的三組。如此而挑選出的組合各具特質,後續的執行乃至成果分享會上,尊重差異的精神持續貫穿,最後三組駐創的成果自然風格各異。

 

如共同主持人溥騰老師指出,「複」是多重之意,既指媒合的藝術家來自多元背景,從台北乘飛機而來,從中橫、南橫騎機車而來,也指駐地藝術是地方引路人與場館、行政工作者之共創,是複合的耕耘。

 

於此中,藝術人可能特別想知道,藝術家所給出的是什麼?

 

藝術家的貢獻一:讓地方人再看、再聆聽地方

進駐成功鎮原住民文物館的藝術家蔡坤霖說,「外地人有他有用的地方。」為了成果分享會,他一早上坐飛機回到臺東,飛越雪山,分辨著中央尖、玉山,看到海岸山脈,感受這個復返。駐村前,他想著發展聲形,屬近期思考「腳下無鳴」之作品路線。在駐地時,他觀察了附近標旗魚的漁船、養殖九孔的漁塭,有些地方已廢棄、有些覆蓋著瓦片,讓他憶起了台北。有小艇駕駛證的藝術家,研發了「象鼻號」來收錄海中聲音,也以木刻版畫刻印出翻查歷史文獻而找出的成功地方故事。最後,蔡坤霖以熟悉的水管語彙,轉譯出他到處走踏、採集來的聲音,融合了帶領民眾一起自製收音器所錄下的點點滴滴。

 

在蔡坤霖的分享後,成功文物館館員曾楷芹(Kiko)透露,其實曾有長官詢問,此次藝術家作品與成功的關係是什麼,「是否藝術家獨自行走在成功的路上?」然而,她自己的心得是:即使藝術家進駐的七、八月是阿美族最忙的時候,但由於藝術家獨特的關注,自己在忙碌之餘也開始重新觀察標旗魚的台子模樣,留意起最尋常、被忽略的聲音,她開始想知道廢棄的大水池會有什麼聲音,因此再看、再聆聽了過去未曾感受的地方。

 

藝術家的貢獻二:人留地方

長濱麵包宿、獨立書店「書粥」的主理人高耀威以預錄的影片現身,他說他在這裡提供「淺居」,是一個通道,引人進入地方。相信直覺的他,因為藝術家李俊宗(阿宗)是「坐著尿尿」,而決定這就是他想要相處的人。他給阿宗的忠言是「做你自己」,由於他的灌頂忠言,阿宗放下想當藝術家的念頭,發展出「救救漫畫家」互動工作坊,誠實地面對自己。

 

阿宗則坦承,從小到大都在畫畫,過去畫漫畫,是很框架的東西,他喜歡日本版畫、插畫等他所謂「可愛」的東西。這樣的自己,原來對成為駐村藝術家的想像是:終於要變成一位「當代藝術家」,去「幫助地方被看到」。然而,來到臺東,他這個「白浪」就像是出了國,領悟到「生活」才是這段時間的劇本。駐村的這些時日,阿宗在這裡打工、過生活、跟自己的身體對話,珍惜著遇到高耀威這個「大哥哥」的緣分,卻發現如此「就是過著每一天」的可能性竟是怎麼想都想不完。「我想做非得在這裡,才會發生的事,否則我人也不用在這裡」,他直白的語言闡述著他直白的信念與實踐,「人就是要進到房子裡,才能讓視野轉換,從房子的窗戶看出去」。

 

最後阿宗完成了作品「不言船」More than Words,勾勒船團的日常,並為拉飛邵馬Lafin Sawmah想像了外星天使,伴他成為水中驍勇的泳將。作品中,船象徵著南島,與歷史對話,而海洋是所有人的。阿宗最終下定決心留在這片海的腹地,他說,「最高CP值的駐村,就是把我的人生押下去。」

藝術家的貢獻三:成為精神性夥伴

鹿野區役場的李元和老師開玩笑說,尊重藝術家的自主性,就是「不理」她。他與謝曉香老師除了按照自己的生活作息,每天清晨約藝術家一起去泡溫泉,其他則是盡量不打擾,聽候藝術家提出需求。駐創藝術家謝騆瑜向來關心外來種與原生種間的糾葛,她為了研究瀕臨滅絕的臺東蘇鐵(琉球蘇鐵)與小灰蝶之間能否共存而來,二位老師終於協助藝術家來到附近的一片蘇鐵園,她在這裡以白紗將自己和被修剪得光禿的蘇鐵重重相纏。

 

藝術家的行為藝術,似乎回應了李老師所陳述經營鹿野區役場的一個困境:社區人不太來參與,較多外來參與者,多來自台東市區或是甚至香港。蝴蝶村(龍田蝴蝶保育協會向台糖承租鹿野區役場之土地,所形塑之社區特色)持續舉辦不少音樂、舞蹈的表演,強調精神性,這些對在地人來說,離生活有點遠。謝騆瑜的行為藝術充滿靈性與儀式感受,有一種獨特的少女純淨氣息,與蝴蝶村著重的精神層次相當合拍,靜謐地鼓舞著地方。

 

行政的養育

在這個「藝術下鄉」計畫中,還有一點令人感動:彰顯來自行政的支援。初次擔任藝術行政的陳晏萱,負責協助阿宗,她分享心境:「接待藝術家就像是養小孩」。看著阿宗在駐村過程中從糾結到釋懷的心境轉折,她很欣慰藝術家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人生。類似的,騆瑜的行政協助者謝家妤說,雖然她們年紀相仿,卻感覺自己像是藝術家的老母親,尤其是在每次行為表演後,她協助藝術家仔細捲收起表演用的白紗之時。而騆瑜所說過的話,「小灰蝶沒有錯,蘇鐵的幼葉就是好吃」,更深深烙印在家妤的心裡。

 

田野的包容與藝術之慢

最後,在成果分享會上,與談人高俊宏的提問也值得深思:今日世界裡,藉由機構與機制,外地人也在復返行列中,我們聽著這些藝術進駐的故事,似乎再次進入李維史陀的憂鬱熱帶,令人不由得再次究問到底什麼是田野?對藝術家而言,田野與研究是否為必要之事?創作者進入田野而形成新的地景,他或她自己是否也被改變?如何藉此改變未來?

 

阿宗的回應是,在過去,對他而言,創作是個人隱私、是孤獨與受苦。來長濱後發現,這個地方不需要藝術,稍縱即逝的人與人互動才重要。他感激引路人的當頭棒喝,讓他回到喜歡漫畫的兒時心情,這正是他在地方習得之事。而騆瑜則說,在田野中,她親手把外來種綠鬣蜥捏死,感受著牠的白血與自己的汗相混,然後便困在這種殺戮的感覺中,但後來也正是藉著在田野中的創作,恢復了自己:是地方將破碎的自己拼了起來。

 

深刻的田野理帶來藝術家的改變,阿宗放下對當代藝術的欲望與徬徨,把自己留下來生活,駐創期間的漫畫風格演化,是精神不斷死生的物證;騆瑜不認為自己進行了田野調查,而是「都在玩」,玩耍中初掌物種生殺而心智碎裂的她,在這裡重新癒合自己,以及對生態的信心與喜愛;成熟的台北藝術家坤霖,反覆遺憾著二個月的駐村太短,他飛來分享會時,不忘帶來燒著「成功」之名的陶器,回到地方。

 

臺東的山與海、人與物之間,有許多指向心靈與生活的深邃小徑。「這個地方不需要藝術」,阿宗的體悟令人認同。然而,藝術家在小徑中迷途,披露他們的脆弱與遲疑;藝術總是繞道,乍看不見其覺察,不也讓生活再慢下來?



[1] ⟨2023「複復返─重思地景」藝術駐地創作徵選⟩,筆者加上的粗體,見文化部藝術進駐網,https://artres.moc.gov.tw/zh/calls/content/8aa8e68486632ff10186c0a5e83e0027

[2] ⟨臺東美術館《複復返 重思地景》藝術駐地創研成果發表會今登場 3位藝術家分享與地方交流大小事⟩,縣府新聞,臺東縣政府官網,https://www.taitung.gov.tw/News_Content.aspx?n=13370&s=126709

[3] 見⟨2023「複復返─重思地景」藝術駐地創作徵選⟩。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