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喜脈風雲》
分享 | 瀏覽數: 17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喜脈風雲》

Author: 郭庭甄, 2023年12月27日 21時06分

評論的展演: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2023年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喜脈風雲》

演出日期:2023/12/09、10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

 

公主歸來舉國歡,風邪入腹得怪病,太醫鬥智掩家醜,喜脈風雲尋真相。

 

《喜脈風雲》的原劇本是湖南作家吳傲君所著的《喜脈案》,此劇曾獲中國曹禺戲劇劇本獎,於2003年由臺灣客家戲演員曾先枝改編為客家戲、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演出。劇情大意如下:戰亂中,公主流落民間三月之久,幾番波折後返回宮中,卻終日噁心頭暈。皇帝召來趙、錢、孫、李四位太醫會診,各太醫把脈後雖暗知公主未婚先孕,但皆不敢實言。機敏的李太醫將公主之疾診斷為「風邪入腹」,並斷言唯有讓公主結婚沖喜才能根治此疾。皇帝欲招狀元為駙馬,不料通曉醫術的狀元在把脈後題詩道破公主有孕,老太醫胡華恰在此時回朝,原本他為顧及皇室顏面,亦將公主之疾診斷為「風邪入腹」,但回家與妻子胡塗氏一談之後深感後悔,覺得狀元說了實話卻被皇上判死刑,未免太過冤枉,於是闖殿面君、據實以告,在旁的公主也坦承不諱。皇帝知情之後急憤交加,宣旨將公主、胡華、狀元處死。行刑之日,李太醫鼓起如簧之舌,讓皇帝有臺階可下,免除了各人的死刑,最後公主發現狀元竟是自己流落民間時結識的情人,全劇遂在生旦團圓的喜慶氣氛中落幕。

 

睽違20年,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經典再現客家大戲《喜脈風雲》,全劇懸疑、詼諧,適合闔家欣賞。導演胡宸宇表示,這齣劇經過全新改編,增加情節及演員表演分工的細膩度,為老戲再現時代新風貌。本次製作由文化部及客家委員會指導,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新生代成員擔綱演出。

導演表示,劇中趙、錢、孫、李4位太醫的人物刻畫,即以精丑、憨丑、丑生、老生的行當展現,成為一大亮點;劇場影像由王奕盛設計,並採用旋轉舞台,增添現代劇場空間感。

 

音樂是戲曲中重要的一環,除了作為全劇重心的長篇唱段之外,短小唱段的導引、穿插,更必須達到襯托角色、調劑耳目等功能,在戲中的重要性亦不可輕忽。《喜》劇最重要的成就在於音樂,本次製作採用大樂隊編制,將原始的吹管樂器、鑼鼓、絃索及彈撥樂器的客家八音曲目進行轉化,融入劇情中,在唱腔上卻與過往大相徑庭。放眼當代劇壇,戲曲音樂大多受到國樂、樣板戲、越劇,甚至是西洋歌劇的影響,音樂設計者常花費許多心思在配器、和聲、串場合唱曲及背景音樂的編創,真正致力於挖掘傳統曲調之美的音樂設計反而少見。其實從本質上而言,戲曲音樂乃是用既有符號來書寫的,傳統程式的規範下有許多變化的彈性,運用之巧拙,實存乎一心。戲曲的音樂程式就像生物的基因一樣,以有限的單元造出無限的作品,同中有異、殊途同歸。更有趣的是,在基因轉殖、混合料理之後,假以時日還可產生新的物種。

 

《喜脈風雲》於2003首演時佳評如潮,2023年再次搬上大舞台演出,除了加入旋轉舞台以及多媒體投影設計,更是由曾獲傳藝金曲獎肯定的蘇國慶、陳芝后、吳代真等新世代演員挑大樑,不只舞台、燈光全改成現代劇場手法,就連唱腔都和當年截然不同,展現全新風貌。在音樂設計上,除了採用大樂隊編制,將原始吹管樂器、鑼鼓、絃索及彈撥樂器的客家八音曲目進行轉化,融合於劇情中之外,更是運用祭典儀式的吹場樂來展現皇家的沉穩;抑揚頓挫的弦樂展現愛情和親情起伏;在唱腔安排上,也將亂彈戲與採茶戲比例重新編配,以採茶戲為主、亂彈戲為輔,進行安腔與編排。不但可以讓老戲迷們再次品味老戲新作的樂趣,也非常適合推薦給新世代的觀眾,一睹客家大戲的新風貌。

圖片來源: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800615792077985&set=pb.100063887147272.-2207520000&type=3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