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黑白切裡頌忠信經」-蔡政庭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1297

「黑白切裡頌忠信經」-蔡政庭個展

Author: [2014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4年02月19日 12時07分

評論的展演: 【忠信經】蔡政庭個展

展覽時間: 2014/2/4-2/23
展覽地點: 黑白切/台中市五權一街62號(忠信市場)
圖版提供: 陳韋鑑


       以古籍經典的形式,紀錄書寫目前台中替代空間的集中地忠信市場的興衰史,與替代空間涉入以及附近居民對此的反應,藝術家以記錄佛經的阿難尊者自居,將忠信市場神格化後,將相關訊息化為經典,以善書的形式供觀眾拿取。

  <忠信經>是蔡政庭於黑白切的個展,藝術家以傳統佛經"經摺裝"的形式,以黑白兩色、正反兩面印刷,除了<忠信經>印刷品外,並有三場藝術家現場表演時間,於黑白切內念誦<忠信經>,而平日展場則是在窗邊設置平台展示<忠信經>,並於空間內設置椅子並將<中信經>置放其上,空間前部則有小桌與跪墊,桌上置有七彩燈,同時並播放藝術家誦經錄音。

  <忠信經>分成:史述忠信真言、忠信眾居販品、藝間論忠信偈、忠信廟祈讚、訪外忠信言五個部份,分別記述市場內的歷史、居民攤販、藝文空間、廟宇及外來的訪客。 

  藝術家借用"經書"的形式,很容易讓人想起侯俊明的<搜神記>,相較於<搜神記>重新為當代造像的企圖,<忠信經>的內文比較像是紀錄者,記錄在忠信市場的故事;蔡政庭以阿難尊者自比,將忠信市場相關經驗視為是佛陀,或者說是佛陀所悟的、所開示的真理,相較之下蔡政庭的詮釋企圖更顯退後。

  這種後退是當代的,是藝術家放下與過去傳統主流社會相比的邊緣嘲弄位置,而將忠信市場這個目前藝文空間集合處視為主體,謙卑的紀錄藝術與沒落市場相遇的情境。

  相對於藝術家較為後退的詮釋企圖,以誦經的形式展出並實際誦經,則是接納更多市民投入的進路,畢竟<搜神記>裡的靈媒都是當時藝文界的菁英,"再造經典"的企圖本身成為嘲諷的技巧,但是<忠信經>以誦經的形式,再次強調真理透過信眾口誦而心信的過程。

  借用誦經的方式的確有效,然而宗教誦經強調口誦、心信、身行的過程,而<忠信經>面臨藝術家本身是忠信市場外來者的後退位置,呈現忠信市場在當代都更過程面臨的落寞現況,這些歷史與現況結合而成的真理,卻無法支撐宗教信仰這個形式所必需的終極關懷。

  這也是藝術涉入當代議題時所常面對的兩難,當傳統美學的再現與形式美感再也無法滿足當代的創作者與觀眾後,如何在涉入議題時找到平衡點,既能表達創作者的關懷又能尊重對方,成為藝術家們要面對的難題。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